乡村景观如何进行设计升级?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5-12 10:35:21  来源:农业规划在线
核心提示:乡村景观不仅仅是一种景观,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于历史的鉴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乡村的物质景观以及非物质景观都在逐渐的被吞噬。

  乡村景观不仅仅是一种景观,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于历史的鉴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乡村的物质景观以及非物质景观都在逐渐的被吞噬。纯粹的乡村景观随着时间的流失只能在每个人的回忆中模糊看到,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的解析、发展与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乡村,没有城市的高楼林立,没有都市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简单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简简单单,朴素无华,这就是乡村。


  乡村景观,是一个大画轴,将它铺展开来,就有着看不尽的风景,摇曳的林木,朴素的气节,或以苍劲的生命,或以激扬的生命,诠释着乡村,解说着乡村,升华着乡村……同时也在慢慢开启都市人对于乡村旅游的欲望之门。



  一、何谓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正在彰显着乡村的文化景观艺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宋代大诗词家王安石笔下的村居景象,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传统乡村旅游景观记忆的模样。


  从地域范围而言,乡村景观泛指城市以外的景观空间,例如城市的郊区,县城的郊区,市域辖属下的村庄等。中国疆域辽阔,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性都会铸就不同的乡村景观,因而,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景观特点。合理的乡村景观,更像是一个地域的符号,既有着乡村的共同点,也有着乡村的特色。


  从景观构成而言,乡村景观也代表着乡村的聚落景观,乡村的文化景观,乡村的自然景观,不同背景下形成的景观构成了乡村的景观环境体。


  1.乡村聚落景观


  乡村景观是完全有别于城市景观。


  首先对于乡村景观而言,建筑体量相对较小,建筑形式多以当地的建筑形式为主,且建筑材料多以当地的石材、木材为主,房屋稀疏;


  其次,对于乡村的建筑大多会设置房前屋后的庭院,这也就在根本上有别于城市建筑。


  同时,这也造就了乡村建筑密度低的主要原因。


  2.乡村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对于村庄而言,是村庄表面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该村庄在该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在村庄整个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地域文化。他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3.乡村植物景观


  乡村景观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环境,农耕文明形态、人文生态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生态共合体,它包括农田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林木,溪流边的杂草等,乡村植物景观就是一个地方地域特色的标签。


  对于乡村景观而言,自然是环境的主体,人为的干扰因素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自然的静谧,是每一个人对于纯粹乡村景观的向往。



  二、乡村景观发展现状


  城市化的深入,乡村景观的整体意象受到破坏


  乡村景观,是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她会展现出地域的特色性以及差异性。而对于当下而言,随着城市化日益加深,蜿蜒的胡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宽阔的马路,淳朴的特色民居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洋房。硬性的道路将农田划分的支离破碎。乡村景观,正在遭受着当下城市文明的侵蚀。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逐渐消亡


  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村间的原始建筑、景观正在消亡,使老一辈人和当下的年轻人逐渐丧失了对于“老家”的记忆。使得人们对于乡村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逐渐模糊起来。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传统农具性能的不断提升,虽然在一方面很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工作效率但是又在另外一方面剥夺了农村传统的耕作方式,例如水井、碾子、手推车等已经淡化出了人们的视野;


  同时,伴随着社会文明,传统的民风民俗也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活的时尚化变成了人们盲目追崇的对象。传统的地域民风也离我们愈来愈远。


  三、乡村旅游景观升级推动力


  科技发展推动


  农业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农业种植技术,形成了很多新型农业景观。作物种植方式从水平变成垂直,种植场所从露天变为温室,更有层出不穷的作物新品种进入景观植物的行列,如小麦和水稻可以充当草坪植物,羽衣甘蓝早已是“资深”的景观植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乡村景观脱离了传统的桎梏,向着更多彩的方向迈进。


  审美提升推动


  在审美经济时代下,我国的艺术家、社会群体及新农人,对乡土元素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艺术化利用,形成既具有乡村淳朴氛围又不失现代时尚气息的乡村景观,德清莫干山的洋家乐、西湖西侧的安缦法云,已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乡村景观。审美的提升,使得乡村的一草一木,都能焕发出乡村的特有魅力。


  文化保护推动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近些年,我国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中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颁布力度加强,各界人士也纷纷自发地投入到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大潮中。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及传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传承,使得乡村景观焕发出深厚的文化魅力。



  四、乡村景观升级方向


  千村一面向个性乡村升级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乡村景观千村一面,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失去了乡村不同于城市的特有魅力。乡村旅游景观的升级,必须以展现乡土特色为主,深入挖掘当地的乡土特色景观,展不同乡村的个性景观。


  视觉感受向动态体验升级


  乡村景观升级绝不仅仅是指景观的视觉化升级,乡村景观升级后不应该只是一块画布,而更应该是一个展示乡村整体环境魅力的舞台,成为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一方热土。


  文化模糊向延续文脉升


  乡村景观是生活在乡村地区的人们在土地上建造房屋、耕种土地、生存繁衍而形成的。乡村旅游景观的升级,应注重反映乡村景观体现的场所历史、延续场所文脉,这样才能展现乡村景观的独特性。


  五、五位一体话乡愁


  乡村景观构成元素可分为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农田景观、乡村建筑景观、乡村庭院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五类。乡村景观升级要以展现“乡愁”为核心,对每类乡村景观元素进行最大程度的乡土风情展现。


  乡村聚落景观——记“乡忆”


  构建具有标识性的乡村聚落,让人一眼难忘。


  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的整体景观,包括乡村的外围环境,以及街巷、水系、民居、田园的分布,不仅代表乡村的整体形象,还对维持乡村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乡村聚落景观的升级,是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乡村田园景观——乐“乡趣”


  展现乡村多彩乐趣,让人欢乐无穷。


  乡村田园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意义上是劳作场所,在乡村旅游时代是主要的乡村景观承载地。乡村田园中的动物、植物、土地、农具等,都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乡村田园景观的升级,要实现农业劳作和旅游乐趣的完美衔接,构建欢乐无穷的农业体验场所。


  乡村建筑景观——醉“乡居”


  带来别样的乡村住宿体验,让人如梦如醉。


  乡村建筑是乡村的独特景观,甚至承载了村落文化和时代烙印。乡村建筑景观的升级,要注重对乡村所承载的生态文化、村落文化的展现和传承。


  乡村庭院景观——享“乡闲


  展现乡村的闲情逸致,让人安闲自得。


  乡村庭院是乡村建筑外围的休闲场所,是乡村生活休闲的重要载体。乡村庭院景观的升级,要体现乡村生产向生活的过渡风貌,营造乡村特色的休闲感受。


  乡村文化景观——品“乡情”


  展现乡村的文化传承,让人情脉相通。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的文化标识,具有深厚文化的乡村,能够构建出极具竞争力的乡村景观。乡村文化景观的升级,要注重对于乡村文化的显性表达和隐性传承,构建具有品赏价值的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不仅仅是一种景观,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于历史的鉴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乡村的物质景观以及非物质景观都在逐渐的被吞噬。纯粹的乡村景观随着时间的流失只能在每个人的回忆中模糊看到,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的解析、发展与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也会在各位设计师的倡导下大步向前的朝着健康的方向走去。


 

本文标题: 乡村景观如何进行设计升级?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86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