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吃饭农业”,过渡到追求品质安全的“绿色农业”。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还远远不是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而农业发展的3.0时代,将由“功能农业”来接棒。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叫做“隐性饥饿”,就是说明明已经吃饱了,但由于在每个人的饮食结构中,营养的摄入并不均衡全面,时间久了,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功能农业,通俗来说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解决人们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带来的“隐性饥饿”。就是让农产品更好满足人体健康所需。这一概念在2008年由中科院院士赵其国最早提出。以微量元素硒为例,由于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存在土壤缺硒的问题,通过纳米级肥料向农作物中注入硒元素,生产出的富硒农产品,正在成为颇受市场欢迎的新宠。
【人物介绍:赵其国,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土壤地理与资源研究,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依据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为研究红壤的发生与定量分类提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评价方案,为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赵其国:人体当中缺乏硒,就是一种隐藏性的饥饿状态,实际上你吃的好穿的好,但是你营养不足。我们跟国际上来比,每天按照国际卫生组织,我们每天人体的(硒)摄入量应该是多少呢?应该是50到200微克,我们中国不到50个微克,加拿大就有100个微克,美国有120到130个微克,看得出来我们中国人缺乏硒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是比较突出的。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把含有硒的矿物作为资源,然后用强化技术磨成纳米级的粉末,然后加入到了纳米级的肥料,变成了一个纳米级的矿物质肥料,他作为肥料从营养体系上面去弄,然后纳米矿物质肥料弄到农业种植上,水稻、玉米、小麦等等这些农产品的种植上面去,它就使这个农产品本身就富有硒。
在赵其国看来,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致力于解决人们“吃的健康”这一终极命题。
高产农业
1950~1990年
绿色农业
1990~2010年
功能农业
2010~2050年
我们不是用物理化学的办法,而是用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来定量的提高农产品当中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什么叫做功能性的物质呢?就是锌硒这些矿物质微量元素,还有维生素,最后作用到人体,就起到了让患病风险下降的作用,这个是功能农业起到的作用。
假如说按照时代的划分的话,在1950年到90年代这个阶段是高产农业,在1990年到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这是第二个时代,我们认为是绿色农业,而在2010年到2050年这个时间段,我们觉得功能农业应该是第三个阶段当中发展的必然。
功能农业有多大的价值?举个例子,功能农业的市场容量要估算的话,尽管现在的功能产品的消费比例还低于0.1%,但是到2020年他们的比例上升到1%,2030年可以到10%,2050年达到50%,按照经济价值来计算的话,到2020年市场容量为1000个亿,2030年为1万个亿。
功能农业的提出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不仅要吃饱、吃好、吃的安全美味,更要吃出健康和营养。而对于生产者来说,向市场提供优质、健康、富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农产品,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未来体量高达万亿的广袤蓝海。市场经济最大的魅力就是价值投资,在风口到来之前做好布局,时间终究会证明你的选择正确。(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