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对比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6-25 09:51:00  来源:文史浅聊
核心提示:在中国的建筑中,有一种建筑,称为园林,它是一种多元素组合的建筑园林,里面有各种花草与建筑,造就了园林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众多文化中,建筑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大特色文化,和西方国家的建筑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每个地方的建筑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再加上各民族文化不同,造就不一样的建筑。而木建筑是中国建设最多,也是最经典的建筑,比如:故宫。故宫不仅是皇家宫殿,同时也是古代人们向往的地方。同样的,中国古代石建筑也非常有成就,唯一遗憾的是,建造时间太长,中国的朝代等不了这么长时间。与此同时一些特别的园林也出现在世人面前。


  一:浓郁的园林文化


  在中国的建筑中,有一种建筑,称为园林,它是一种多元素组合的建筑园林,里面有各种花草与建筑,造就了园林独特的魅力。园林由多个组成部分,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这些不同功能园,共同组成一个大园林。园林的功能有观赏、游玩、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减轻疲劳感等。从园林的设计来看,如今越来越科学。人们为了追求大自然感,园林的环境必须突出这个特点。


  假山、小桥、荷叶、树木、亭子、住宅等,都是构建一个园林的基础。园林起源很早,秦汉时期称为苑,随着时间的发展,在西晋的时候,园林一词出现。即使是园林,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还是有区别的,毕竟气候不同,文化也略有差别,导致园林也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园林的建造设计方面,选料、雕刻技术、布局上、造型上等,均有非常讲究。如今中国的园林文化,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而中国园林,不仅成为世界上造园之母,更是经典的存在。



  二: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在明清时期,皇家园林一直被朝廷重视,因此,在建造上更加辉煌,更加宏伟。以圆明园来看,这座号称当时世界上最辉煌,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性园林,也是清朝皇家最著名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建造,不仅是规模,还是辉煌程度,当时没有可以匹敌的园林,可惜毁于英法联军手中。里面的奇珍异宝全部流到海外,这也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中的伤痛。


  在皇家园林中,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人文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池三山以及背山面水的风水思想等。这些特点,让中国皇家园林更加精美复杂。而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是东方特有的人文思想核心,这也被运用在园林的建造中。在《道德经》的描述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强调了天、地、人与万物的关系。在建造园林中,这些都会运用到上面。像圆明园,采用了借景法,利用西山的美景,衬托它的魅力。


  而一池三山特点,是对园林的建设中,一些建筑是必有的,比如:湖、假山等。在这个特点布局中,有三座大山是值得效仿的,东海、瀛洲、蓬莱的三座神山,成为园林中仿照的神山,它们分别建在湖中。在风水问题上,古代中,皇家还是非常注重的。在藏风、得水、聚气中,皇家园林是有讲究的,毕竟风水问题,对中国古代住宅的影响非常大,同样也会影响园林的建造。


  三:江南地区的苏州园林


  在江南水乡地区的苏州,它的园林同样惊艳绝世。苏州园林,位于江南,是多雨地方,所以雨水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如何利用水,配上鱼,成为苏州园林文化的特色。苏州拥有众多的园林,加上山清水秀的美景,苏州的园林非常出名,因此也得到了“江南园林甲天下”等美名。其中最著名的有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等,这四大名园,由不同朝代建立和维护,代表一个朝代的文化特点以及风格。


  留园代表着清朝,拙政园代表明朝,狮子林代表元朝,沧浪亭代表宋朝。这些园林,也成了研究各个朝代园林文化的存在。而苏州本身就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园林自然会随着朝代的兴起而建,其中失意隐居,是苏州园林的文化基础,突出了江南水乡的文化。也有一些归隐山林的意境,在追求归隐、恬静、惬意中,对园林的建造,建造者发挥了极大的艺术感,一些建造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苏州园林建造手法和布局


  在园林的建造手法中,不同地位的人,追求也是不同的。和皇家园林相比,皇家园林更在意辉煌和宏伟,彰显皇家气质,以及轴线的对称布局。而苏州园林追求与大自然的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苏州园林的空间有限,无法和皇家园林相比。所以,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合理的布局,其手法非常讲究,每个区域的主题也会不一样。而为了园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诗情画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园林的布局十分重要。


  在建造中,运用山石犬牙交错,以及多种堆山叠石手法,在有效空间内,打造成大自然意境,成为苏州园林一大特色。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增加观赏性,还能把美景融入到园林中,形成复杂有趣的观赏层次。视线交错,光影变化,都会增加空间的层次美。而在布局上,苏州园林不会采取对称模式,因为空间有效。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布局,蜿蜒曲折的小路,成为苏州园林的首选。纵横交错的线路,把空间感拉大,站在不同地方,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因此,陌生的人走在苏州园林中,如同有种迷宫般的感觉。


  在园林中,空间布局的手法非常重要,其中有三大手法:断景、障景、漏景。由于皇家园林的整体对称,在这方面不如苏州园林运用的多。断景,由高低不同的景物组成画面,增加立体感以及想象空间,空间错落,层次丰富,使人忍不住往前走。障景,同样利用景物被挡一部分,想要看到它的真面目,只能往前探索。漏景,则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漏出美丽的画面,想要欣赏到全部,只能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进。这些都增加了空间层次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巧妙。


  五:园林景物的选择


  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在景物上的选择,也是有点区别的。在山水、建筑、植物这三大方面,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都有,它们是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为的山,都是叠石组成的假山,仿造自然界的大山。在建筑上,皇家园林的辉煌宏伟,而苏州园林则宁静惬意,两者差距还是很大的,毕竟皇家园林是象征着朝廷,苏州园林则是地方有钱人或官员的住宅,建筑上无法和皇家的比。


  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宏大,在植物的选择上,为了突出色彩鲜明,彰显雍容华贵的特点,皇家园林常有的植物有:松、栢、榆等名树,花类则有牡丹、海棠、芍药等名贵花类。而荷花、柳树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苏州园林,都有它们的身影出现。在苏州园林中,同样不缺乏名贵的花卉,除了缺少高大名贵的树木外,许多名花从不缺席。



  六:园林文化对诗人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苏州园林更加贴近民间,它会受到更多的人文墨客的青睐,毕竟皇家园林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入的。作为江南水乡的苏州园林,承担起人文墨客的爱好。明清时期,园林文化对诗人的影响很大,他们在园林中,书写出来的诗词并不少。如:清朝王赓言的《游狮子林》中写到:“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从这也看出园林中绿化非常好,如同山林般。


  除了王赓言的,还有许多不同朝代的,都对苏州园林作出著名的诗词。由此可见,古典园林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它的艺术之美非常的浓厚。正是它的美,才吸引了许多诗人来此欣赏,激发创作的灵感。在园林中,花木、山水、小桥、亭子等,都会成为诗句描写的对象。但对一些人来说,园林生活意味着约束,特别是女性,她们不得随便进出,只能一直生活在园林中,也失去了自由。


  七:总结


  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皇家园林代表着庄严、宏伟、辉煌。苏州园林代表着江南水乡的环境,安详、宁静、符合人与自然的特点。这也是中国人对园林生活的重视,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在建造园林中,总会加入自身的文化,让其变得更加有诗韵。园林文化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在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中,总能出现不同的方法,每一棵树、每一枝花,每一个亭子,每一个山,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传统文化和园林的结合,造就不一样的古典园林。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都参照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模式,让古典文化和现代思维的结合,又是另一种标准模式。古代的人文墨客,对园林也有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欢这种文化,喜欢这里的环境,更喜欢这里的诗情画意,在这里抒发情怀,畅享人生,激发创作的灵感。


 

本文标题: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对比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93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