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业主面临对的文化冲突,是中国工业化发展和市场经济渗透引发的,乡村本土种种难题中比较深刻的变革。这种文化龃龉,“表现为”工商投资人、回乡创业者、醉心田园者、农户创业者、乡村务农者、舆论发布者之间种种生活价值观的差异。实质上,这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有盛世危言:“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重要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民宿发展过程引发的种种文化冲突,尽管形式多样,但如同“风吹雨青萍之末”,蕴含着某种对未来乡村文明发展的提示,值得玩味,令人期待:
民宿的生存文化理念,会在“虚实碰撞”后终归融合。乡村民宿和一般实体商品,虽都是为人服务的,但最后能“坚持下来”的民宿,至少会保留三个特质:操持民宿的主人喜爱田园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保持温度,创造产品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有了这三点不同,那些一时冲动建起民宿的,以为民宿可以成就“财富梦”的,或在耽于“理想”中知难而退,或在过于“势利”中败兴而归。民宿生存文化的冲突,经过再多一些年轮的磨合上升,更多民宿人会习惯这样一种生存方式:满足需求才有回头客,保持温度自成常青藤。至于盈利多少,本是融入其中的事。
乡村的经营文化理念,会在“两种极端”中趋于理性。在大陆“民宿热”时间还不算长、手段各有长短、利弊尚待检验的今天,融入乡土已是坊间共识,增加体验更成普遍实践。高端服务、奢侈消费尽管服务“小众”人群,却能被大众媒体追捧,引得士农工商关注,缘于这种服务新潮,过去不曾享受。而农家乐民宿虽有乡土气息,价位也很实惠,生意却有些冷清,说到底,是本来生活方式就有不同的城里人,对食宿和体验条件的要求正在提高。假以时日,“新鲜”过后是实惠,“惨淡”逼迫是提高。各类民宿的经营理念,在继续融入乡土、增加体验的同时,多样性还在,但不会永远像现在这样畸高畸低。“两头小、中间大”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终将取代90%是低端大众民宿的现状,“中档价位”和优质服务,早晚会成为大众民宿和部分精品民宿人的共同追求。
农户的生活方式理念,将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加快成长。民宿发展除了给农民增收和乡村环境带来变化,还有三个极其重要的现象:精品民宿主人对“村嫂”、“村姑”和“村哥”、“村叔”们不间断的日常提醒,农家乐民宿主人在和城里人“一个屋檐下生活”后不时收获的“建议”,返乡“农二代”开办民宿带回来的新思想新做派——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在生活方式上的一次城乡文化面对面、近距离的碰撞交融。才短短几年,乡村农户由于经营民宿在待人接物、日常谈吐、生活观念、眼界胸怀上的提升,速度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个时期,效果已胜过以往那么多的村广播宣传和村干部“训话”。
在这个意义上,在钱塘江流域生活水平、镇村风貌方面“城乡差别”已逐步缩小的背景下,调适乡村民宿业主的文化冲突,不仅关乎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也是对乡村人群生活态度乃至精神面貌现代化的深层推动,意义将惠及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