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同步、协调、和谐、融合、平等发展。《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的印发,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要求。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四年,在“二十字”要求的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开始了乡村振兴实践。但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探索,项目推进的建设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矛盾凸显。
财政支持有缺口
乡村振兴建设资金需求量极大。虽然国家每年给予农业农村的巨大资金支持,但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会逐渐稀释对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所以,虽然对“三农”领域投入不断增加,但财政支持缺口较大的情况依然存在。
财政投入并不是“赋予”和福利分配,而是为村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在乡村建设中,大到道路、公共厕所、雨污分流项目,小到垃圾桶、路灯等村容环境改造工程,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依赖财政资金的投入。而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实现产业振兴、有效治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大,伴随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就会出现财政资金支持不足而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
社会资本需有序引导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丰富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信任、规范和网络机制等途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的实现。
早在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就专门提出要“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而目前社会资本仍存在不愿意投入农村的情况。
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无法打消社会资本顾虑。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需要土地支持,产业用地指标是否有余、土地规划是否更新、土地性质是否明确等与产业发展初期息息相关的问题,乡镇或村级层面并不清楚;同时,实践中存在政策颁布和具体落地的时间差,还存在国家政策与当地发展规划不一致的情况。众多要素不清晰的情况下,社会资本不会主动进入农业领域。今年5月《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十三个重点领域,但相对于社会资本投入工业领域的税收、补贴等优惠待遇,农业领域的支持政策并不明晰。
另一方面,社会资本自身属性决定,农业领域并不是首要选择。如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很高的同质化特征,农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高;而农业发展又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重大战略紧密联系,易受政策导向的影响,从资本逐利性和风险规避的角度来看,农业农村领域并不是社会资本的首要选择。
金融资本要为农户铺设好“最后一公里”
2019年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而目前金融资本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输出难”和“申请难”两个问题。
一方面,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输出难。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涵盖了信贷、保险、期货期权等多个领域。目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低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很多金融机构并不会主动向农村地区投放大规模的信贷资源,从源头减少了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途径。在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对金融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但许多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庄,却难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成为村庄发展的主要瓶颈。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产品条件限制,申请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需求迫切,却常常由于申请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一些村庄已经实现了整村授信,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村民贷不了款。
在未来,农村金融产品需要针对农业经营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申请条件,不能生搬硬套城市金融产品的申请模式,也需要针对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合理设置产品申请门槛,不能让农户在“最后一公里”放弃寻求金融资本的支持。
农民群体不敢投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财政、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群体也可以将自身拥有的资金资源投入进来,助力村庄发展。而“没有钱,没能力,没动力”成为阻碍农民群体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主要因素。
“没有钱”,即部分农民群体没有资本积累,缺少投入的前提条件,受客观条件约束无法实现资本投入。
“没能力”,即部分农民群体虽有资本积累,但受到教育水平、信息交流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农民群体对投资行业并不关注,也不具备投资能力和技术,处于观望状态,不敢将自己的资金资源投入乡村建设中。
“没动力”,则是由于务工等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群体的收入,相较于过去的生活,现有收入结构和水平已经可以满足生活需求。农户以稳定和满足现有生活为目标,将生活状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层面,认为没有必要参与投资等事情上。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发展仅靠财政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乡村多层次、多领域的资金需求,需要进一步建设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打造合作平台,出台更具体的支持措施,让社会资本在农村“大显身手”,让金融资本“下得去”村庄、普惠到农户,进而让农户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调动各方力量,破解乡村资金不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