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的高椅古村,因三面环山,一面依水,远看如安稳高大的太师椅而得名,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村里至今保存着明洪武至清光绪连续500年间的古建筑75座,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秀丽。全村有594户2250人,其中85%的村民为杨姓,相传是南宋“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
高墙灰瓦窨子屋
古村民居多为二层穿斗式木质楼房,四面铁桶一般环绕着高高的风火墙,俯瞰如一颗印的形状,被称为“一颗印”。屋顶从四围成比例向中心低斜成小小的方形天井,可吸纳阳光和空气。老宅建于山麓之中,各户之间虽然连通又相对封闭,仅开有狭窄小窗,外人不可擅入,一家失火也不会殃及邻居,可谓防风防火又防盗,因其特殊的封闭性,故叫作“窨子屋”。
村落青砖黛瓦,映了绿树青峰,在蓝天白云下极富古典美。马头墙高耸,雕花窗精致,如画一般深藏在雪峰山脉南麓,八卦阵似的小巷让人不敢贸然进入。远远一瞧,整个村落布局类似一朵五瓣梅花,以五通庙为中心,5条巷道就将村子分为5个群落,石板小巷纵横交错,曲折幽深。
窨子屋具有明代江南风格,兼备沅湘侗家风情。每幢窨子屋都坐北朝南,用片石砌有1米左右的墙基,大青砖砌上8米墙顶,覆上鱼鳞瓦,显出江南式的高翘檐牙。大门照壁上刷白石灰,细致地描上花鸟山水人物。跨过门槛是天井,堂屋多挂木质匾额,写着“清白家风”“书香世业”“耕读传家”等字样,早已辨不出颜色,但骨子里的高贵气质还在。古宅地面很是光溜,听说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筑就的“三合泥”。虽是普通民宅,门窗隔扇却不显得寒碜,厅堂与栏杆的雕刻都匠心独运,凤穿牡丹、喜上梅梢、桃园结义、八仙过海等,无不寓意吉祥,且家家图案不同。
村落中央还有两方池塘,叫“红黑鱼塘”。左塘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故名黑鱼塘。两池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经600多年而不毁。
关西门第好家风
高椅古村的每栋老宅都是一册无字书,一经翻开便让人走进久远的历史与尘封的往事。一代代原住民便在这样的历史中穿梭劳作,生息繁衍,平心静气地过着他们的烟火生活。
杨氏乃“威远侯”之后,祖上高贵烜赫,后代亦多富商大户。他们的窨子屋里有明代的大皮箱,有明清时候的太师椅和雕花床,清道光年间的樟木神龛,上面的浮雕至今栩栩如生。
杨氏古宅门楣多题有“关西门第”“清白家声”等字样,是精神志向,也是祖宗庭训。这要追溯到东汉时的先祖杨震了。杨震乃陕西华阴人,被誉为“关西孔子”,一生耿介清正,曾告诫后人清白做人、廉洁为官,故而后世子孙悬了门额弘扬祖德,用以自省,激励子弟读书上进。
村里有两样生活习俗雷打不动,一为四月初八吃黑米饭,二为九月廿八演傩堂戏。黑米饭用乌树叶榨汁,和在糯米中煮熟就成,四月初八家家做黑米饭,置办佳肴美馔,接闺女回娘家做客。傩堂戏已流传200多年,起源于消灾纳福驱邪酬神的原始歌舞,有“戏剧活化石”之称,每年从九月廿八起在五通庙上演三天三夜。
四壁云山一水烟
“村前水横流,携友放轻舟。好趁江天月,摇船柳梢头。”这首题作《月夜泛舟》的古诗,乃清代村民吴天聪题咏的高椅风光。此处的水是温顺的巫水,原为水陆交通枢纽。巫水河一路奔跑,调皮地拐一个大弯,就将高椅村揽进了温暖的怀抱。水上设有渡口,有舟船往来,鹅鸭嬉戏,对岸为孟营山。
当蓝天如洗阳光明媚,巫水河清澈见底,卵石生青苔,游鱼观自在,骋目轻舟自横,抬头青山如黛,草烟那端唤一声,就有渡船吱呀驶来。巫水河下游是洪江,注入沅水,正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相仿佛。
有山的风骨当线条,水的灵动相滋润,高椅村人看的是如画胜景,食的是鲜美鱼虾,哪怕泥墙上也不忘搁几盆太阳花或指甲草作点缀,随口吟诗作对也成习惯,权当耕读之余的闲情逸致。巫水码头边的两根大柱上有对联曰“四壁云山合画意,一江烟雨富诗情”,正是对眼前风光的咏叹。
巫水河是滋养高椅村的母亲河,听过太多高椅人的爱与哀愁、笑与欢歌,也承载了他们的憧憬与期冀。会同县遵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按照“活体村落、原态保护、产业支撑、文化挖掘”的原则,全面实施文物本体保护与维修、村落环境综合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保护性新村建设、交通条件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传统村落管理创新、产业支撑拓展建设等子项目,确保了高椅古村的保护工作不走弯路,走在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