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要坚守“三条底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2-14 15:00:32  来源:一文千金
核心提示:推动乡村振兴应该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既不能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能做木头人、无所作为,应坚守“三条底线”,系统设计、协同推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乡村振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本身不能一蹴而就。审视乡村振兴的样板,几乎都是历史的延续与传承。推动乡村振兴应该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既不能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能做木头人、无所作为,应坚守“三条底线”,系统设计、协同推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一要坚守生态文明底线。新的生态文明理念,其价值取向在于保护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架构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浙江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全域生态引领,守住生态文明底线,从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出发,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入手,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走保护发展并重、“三生融合”并行的路子,用生态的方法把“绿水青山”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资源,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城乡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再现乡村的田园韵味、乡愁醇味,体现城乡融合的现代美、建筑群体的协调美,进而推动城乡产业融合、景观融合、生态融合的包容发展和共享发展。



  二要坚守农耕文明底线。乡村振兴无论怎么“振”,其初心是要把乡村“振”得更有“乡味儿”。中国的乡村承载了历史文化传承的职能,天人合一、和谐相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的根脉所在,是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成功案例表明,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主题鲜明、规模适度,不能只见新楼,不见新区;不能只讲速度、不讲精致;不能只重现代,不重实际,片面拆旧建新,片面追求都市化、水泥化。


  要挖掘并立足地域文化,因村制宜,放大特色,使乡村元素和现代文明完美融合、交相辉映,成为展现和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的重要场景和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本源。比如荻浦村的“孝”文化,外桐坞的艺术主题村、苏州西巷的青蛙主题生态村等,展现的是乡村的底蕴与内在,激活的是乡村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这是振兴的不竭动力与持续活力。


  三要坚守社会治理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固然重要,但治理比建设更重要。政府、市场、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浙江治理体系的重要特色。这种治理格局在浙江的乡村治理中也得到了体现,展现出了“法治-德治-自治”的协同图景。浙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路线图十分清晰。


  像围绕“两美浙江”开展的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财政支持等,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理念和方向上的引导;“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政府主导的生态治理、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强音与”多证合一”的改革首创,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类似党员带团员带社员的“三养三清”(季节变化要养护、天灾人毁要养护、缺水缺肥要养护,虫害病害要清除、杂草杂物要清理、枯枝废枝要清理)绿化养护岗等村级自治举措,使得乡村社区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优势得到了展现,乡村集体的一致性行动得以实现。


  从乡村的组织架构和区域特性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群众主体,真正把群众参与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多一些宣传引导、少一些大包大揽,多一些制度安排、少一些行政命令,既守住“三治”各自边界,以自治消化矛盾,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纷止争,又注重“三治”的协同融合在乡村治理与振兴中的嵌入和应用,建立行动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


 
标签: 乡村振兴

本文标题: 推进乡村振兴,要坚守“三条底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12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