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热”对乡村文化建设意味着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5-30 14:46:54  来源:央广网
核心提示:近年来,和“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成为乡村发展赋能的重要力量。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播的热点?其内在的鲜活生命力是什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解读非遗之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近年来,和“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成为乡村发展赋能的重要力量。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播的热点?其内在的鲜活生命力是什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解读非遗之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非遗之所以成为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热门主题,从宏观层面看,这与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这一大背景紧密相关,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文化热爱程度、对文化消费需求有所提升的体现。


  从非遗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关系来看,魏鹏举指出,非遗原本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非遗,跟以文物为代表的实物类文化遗产不太一样,它主要体现为各种技艺、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因此,非遗不是一种单独、抽象的文化,而是生活化的文化”。



  兼具生活属性和文化符号的非遗,会对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因而具备乡村文化建设的潜力。魏鹏举说:“在快速的现代化过程中,很多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生活方式等,可能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冲击,但这些东西实际上一直是‘活’着的。所以一旦文化环境更加优化,整个社会对文化需求提升以后,非遗内容很快就会涌现出来。”


  魏鹏举提到,各地“非遗美食”的成功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当餐饮领域竞争日趋激烈,那些有底蕴、有特色、有风格的餐饮就会崭露头角。非遗从某种意义上成为很多生活类行业的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


  文化产业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文化产业“直接满足人们具体的文化需求”,而广义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他举例说,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的非遗美食、非遗服饰等,其存在本身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饱腹、穿戴等基本需求,而是包含了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包括审美、趣味、品牌等因素,具备较高的“符号价值”。


  在乡村,非遗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并受到关注。与此同时,非遗人才队伍亦在扩大。魏鹏举指出,近年来,国家级和地方的非遗传承人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非遗科普教育的深入,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勤奋能干的年轻人也热情参与到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来。这些都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输送了动力和新鲜血液。



  在一些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非遗+旅游”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在非遗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文旅消费形式,该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发展?


  “只有把文化做好了,文化产业才能真正有竞争力,实现可持续。”魏鹏举强调,基于非遗特色发展的乡村文化产业,必须首先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下足功夫。


  他说,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非遗成为日益流行的“热潮”,而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工匠精神”,认真考虑如何深化非遗技艺。


  在魏鹏举看来,“非遗+旅游”的乡村文化建设模式,要避免粗制滥造、“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必须坚持用心传承和展现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非遗技艺,确保“优质的非遗供给”。



  “输血”,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必要环节。魏鹏举表示,近些年,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多元、多层次”力量的参与,对乡村的保护和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毫无疑问,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力量。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政府的推动在很多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乡村乡居环境越来越好,乡村的‘产业功能’也在恢复,因此很多人愿意扎根乡村。”


  魏鹏举说,包括学术团体、志愿者、艺术家群体在内的社会力量,以及市场商业的力量,都是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他特别提到年轻人才的锻炼和培养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文化产业其实是一种关于个人创意、创造的业态。例如非遗,很考验个人的技艺和耐性,这是年轻人需要做的。”魏鹏举指出,目前看这方面渐有成效,投入这一热潮中的年轻人比例一直在增加。未来,吸引越来越多有创意、有创业能力的年轻人去乡村发展,这一点尤为关键。


 
标签: 非遗 文创

本文标题: “非遗热”对乡村文化建设意味着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22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