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亭:灵活轻巧,空凌秀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7-29 10:42:4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亭在古建筑形式中,较之楼阁殿堂更为灵活轻巧,艺术形象也更富变化,对地形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

  亭在古建筑形式中,较之楼阁殿堂更为灵活轻巧,艺术形象也更富变化,对地形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


  1.灵活多样的平面布局


  明代著名的造园学家计成在他的一本造园专著《园冶》中,在谈到亭子的修造时说:“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以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唯地图,可略式也。”他这里所说的“横圭”,是一种上圆下方的形式。所说的“唯地图,可略式也”,意思是只要有了平面图就大略可以造出来了。



  计成书中虽然已经举了不少亭子平面形式,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中,亭子的平面形式还要多得多。如像圆形、半圆形、扇面形、多角形、荷叶形、长方形、新月形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由两个圆亭、方亭、菱形亭等相并组成的双亭,这称作连理亭;也有由三个亭子并列组成,或前后相错建成的三元亭、三星亭;更有由五个亭子按游龙形、五方形、五星形组成的形式,如北京北海公园北岸的五龙亭,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景山五亭虽然相隔有一定距离,但彼此有主有从相互呼应成为一组。甚至还有由更多的亭子组成的形式。


  2.空凌秀丽的亭身


  灵活多样的平面布局,使亭的主体结构亭身更加优美而富于变化。为了使亭子具有休歇观赏的功能,亭身的造型自当讲究。因为它不仅供人们由内向外观赏景色,而且还要让人从外面来观赏。



  空凌,这是亭身结构的一个特点。不论亭子是建在山巅、水边、花丛、竹林,或波涛汹涌的江心、海岸,人们总是要从亭子里向外观山、赏景、看花、观涛,因此必须要空凌才能便于观看。因此大多数的亭子都是全部空凌,无窗无户。有些亭子虽然安设了门窗,也都是空凌透亮,以满足人们在亭内向外观赏的需要。为了便于人们休息停坐,亭的四周均设有栏杆、坐槛或“美人靠”,在亭内也有设桌几、椅凳等。


  轻巧秀丽造型优美,也是亭子作为“景点”的重要特点。《园冶》中所谓“亭安有式”,就是说亭子要按照地形环境、周围景色相宜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是按照平面的形式从梁柱和门窗形式上下工夫。扬州瘦西湖有个钓鱼台亭,四面用了空透的大圆窗,使比较呆板的四方亭子轻巧起来,使人们从分开的圆框中可以分别观看五亭桥和白塔,构思巧妙。还有一些亭子,由于位置的限制,没有建一个整亭的地方,只好取其一半,称之为半亭;甚至在廊子、庭院墙角等地方只有四分之一的面积,也修建了四分亭;有些在墙壁之上挑出三面、四面的半亭,形式多样,巧夺天工。



  3.飞檐翘角、玲珑华丽的亭顶


  亭子的顶,最能显示匠师们建筑艺术的才华,所以都把它做得非常的玲珑活跃。亭顶的形式很多,以攒尖的形式最为普遍。即是把房脊和瓦垄逐渐收小到中心成一尖顶,上面冠上圆宝或方锥、多角形的顶子,看去凌空挺秀。尖顶有三角攒尖、四方攒尖、六角、八角、圆顶、多角攒尖等形式。为了使亭子更加华丽、厚重,除单层之外,还有两层重檐和三层檐、多层檐等。如北京景山顶上的正中主亭万春亭就是三层密檐相叠,显得非常的华丽稳重。南方的亭子翼角高高翘起,真有《诗经》上所描写的“如翚斯飞”之感。


  除了攒尖式亭顶之外,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有庑殿式、歇山式、卷棚式、十字顶、盝顶等,几乎所有的屋顶形式在亭子的顶上都可找到。组合亭的形式除了按平面所组成的形式之外,在顶子立面上也有许多变化,如有上圆下方被称之为“天圆地方”的形式,有上为圆顶下为十字或卷棚等形式。井亭则常在顶子之上开方形、圆形之口,外圈围以盈顶或圆顶。


  综上所述,不管从亭的平面布局、亭身构造和亭顶形式等方面看,亭的建筑艺术都体现了灵活多样、玲珑秀丽、轻巧简朴与庄重华丽相结合的风格。古亭可以说是中国古建筑中一朵古老而新奇的绚丽之花。


 
标签: 古建筑

本文标题: 中国古亭:灵活轻巧,空凌秀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2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