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无水不成景,无水不称园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8-10 10:28:4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苏州园林造景艺术始终把握了“自然美”的主旨思想,早期,魏晋园林就注重道法自然,讲究自然和谐的山水清音。

  苏州园林造景艺术始终把握了“自然美”的主旨思想,早期,魏晋园林就注重道法自然,讲究自然和谐的山水清音。因此,苏州园林被誉为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不仅缘于人文景观首屈一指,生态理念更是无微不至地融入了角角落落。


  水是苏州园林的生命依存。无水不成景,无水不称园,楼宇枕水而建,假山依水而造。每个园林中的水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通常遵循着“大园宜分”“小园宜聚”的构成法则,以期“聚则通阔,散则潆洄”。园中水塘大多与外界水系隔绝,如此“死水一潭”,为何不仅不曾发黑发臭,反而清莹秀澈、澄明如镜,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原来苏州园林历来注重提升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比如拙政园的水塘里就自然生长着菹草、苦草、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沉水植物,尤其是夏秋时节,涟漪清波下,“水下森林”清晰可见,偶有鱼儿嬉戏游弋,让人看了心悦神怡。这些沉水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净化水质发挥了主导作用。


  水塘还种植了挺水植物——荷花,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寓意着园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荷塘周边又建造了芙蓉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古香古色的厅阁。现代杰出作家周瘦鹃曾这样描写:“苏州好,拙政好园林。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炎夏惬幽寻。园之中部,有亭曰‘荷风四面’,居高临下,为赏荷胜处。”可见这片荷塘也已是拙政园里风姿绰约的美色佳景,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水生植物,塘内还放养水生动物,比如螺蛳、白鲢以及观赏鱼,如金鱼、锦鲤鱼等。临池小憩,品茗观鱼,闲情逸趣,颐神养性,不仅增强了游园的参与性与愉悦感,也讨了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的好口彩,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水体生物链,维护了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石质驳岸、水泥浇筑的驳岸对净化水体的制约作用,逐渐推崇生态驳岸。殊不知,苏州园林建造者数百年前就已将生态驳岸理念融入其中。他们坚持自然曲折、因地势随性起伏的驳岸建设思路,追求景观与生态相协调,有些水岸以奇形怪状的石块砌成,但只要空间条件具备,他们就建设生态的土质驳岸,而且在驳岸上种花植树,增强视觉上的自然韵味。


  在拙政园东部的池塘岸坡上,芦苇丛生,林木繁茂,景色生动天然,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生态驳岸实例。而在这个园林的假山旁,土坡岸上纷乱地垒叠了碎石,其间多种植物看似随意地生长着,有几株紫藤舒展开来,枝条垂髫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远观,竟颇具美感。如此设计,既保护土质坡岸不会坍塌,又增添了园林的山野别趣。


  如今各地都大力倡导和推行的海绵城市建设,而在苏州众多园林中,其实早已有了成功实践。在苏州人的传统认识中,水为先天大地之财,从天而降的雨水如同上天赐予的财富,这些“肥水”不能随便排出去呢?



  因此,雨水顺着“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屋檐流下来,要汇入自家园内的池塘中,这也是池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雨水收集过程中,鲜见专用的排水沟渠,而是通过透水青砖缓缓渗透。这些结实耐用的青砖有着海绵特征的吸水性和贮水性,蓄水后可以促进园林内微环境恒温恒湿,同时可以有效滤除各种垃圾和污物,确保汇入池塘的水质良好。


  苏州园林在水生态建设上做足了文章,而在园林绿化上也颇为考究,他们注重植物多样性,而且坚持选用本地物种,因地种植,错落有致,保障一年四季看得到绿色、闻得到花香。此外,有些园林想方设法利用地热资源,他们在厅堂内开凿水井,石质井盖大多呈镂空的铜钱式样,这样的水井有益于调节厅堂温度,促进室内冬暖夏凉。


  还有园林里的自然采光设计也很巧妙,他们在墙体上装饰了许多砖砌瓦拼的花窗,虽然样式和图案各不相同,但都寓意吉祥,例如麒麟、葫芦、竹节、如意纹,等等。这些花窗本身就是妙趣横生的一道风景,而且游览者还可以隔窗观景,同时有效解决了采光和空气流通,让原本迂回昏暗的廊道变得亮堂通透……


 
标签: 苏州园林

本文标题: 苏州园林:无水不成景,无水不称园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27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