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管子》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这是三种不同的乡村振兴的程度,孟子重在恒产以定民心,与民同乐;管子重在满足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需求,增强综合国力,树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老子重在恢复道德社会,“民复结绳而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达到小国寡民的最佳状态。
我们古人把宇宙看做一个大钟表,天文观测日月星辰,通过天文观测以修正历法好好农耕。《周易》就是把一年六十四等分了,什么时候干什么,这是定的,孔子的解读是把它引申到到了人文领域里。
乡村振兴既不能以民国乡建做天花板,也不能参考西方发达国家,而我们的最高旨归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实现共同富裕,这些答案,都在先秦原典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