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作为近两年兴起的“现象级”周边游方式,热度持续升温。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随着露营相关企业注册量稳步增长以及露营营地市场规模扩大,“露营经济”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1134亿元。
随着国庆节假期临近,露营机构也已经做好了准备。9月29日,大热荒野创始人朱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庆期间的露营产品基本两周前就全部订满,北京地区的营地三周前就全部订满了。整体而言,公司9月份业绩创新高,用户对于露营的需求非常旺盛。”
对于露营热,有人判断是“一阵风”。但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马牧青认为,露营产品是从上到下、从政府到市场双向作用的结果,经过了七八年的酝酿准备,绝非骤然而起。
上市公司“花式入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29日,“露营”相关企业数量已超7.5万家,较今年端午节增加1.7万家,在这7.5万家露营相关企业中,成立时间在一年内的多达3万家。
上市公司层面,多家公司也“花式入局”以期分一杯羹。今年以来,三夫户外与国内营地展开资源合作,在北京、南京、成都、三亚等地运营了7家SanfoHood野奢营地。华侨城A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有文旅项目也在根据游客旅游方式的变化,积极进行户外露营、乡野旅行等新型旅游方式的探索。同时,露营经济风口下,一批餐饮企业也盯上了这块“蛋糕”。海底捞宣布开启烧烤食材外送业务,必胜客与牧高笛推出了联名款野营套餐,解锁户外场景。
另外,不少露营相关公司业绩也得到了提振。今年上半年,牧高笛实现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60.73%。公司称,受益于国内外露营行业持续景气的现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OEM/ODM业务及自主品牌业务市场需要增长。探路者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6%。公司表示,户外装备业务受益于露营市场的兴起,线上销售方面已取得了良好增长。
“未来3-5年,露营周边及休闲户外产业依然会是一个增量市场。”北纬开营COO李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一、二线城市,“拎包入住”客群将逐步转化成自带装备的客群;其次,露营正在往三、四线城市下沉。这两波红利将继续拉动露营装备的销售,从而带动露营周边及休闲户外产业的增量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露营发展迅猛,但行业痛点也不容忽视。博庭创始人李光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露营经济仍然面临营地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难以盈利的困境,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探索经营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李光镇将行业目前面临的痛点归纳为三大方面:建设方面,很多营地建设之初都没有专门规划,建设者和经营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事后补建成本高;行业形态方面,露营营地其实是重资产行业,涉及拿地、建设、规划、报规、环评等环节,前期成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方面,当前露营项目单一,模仿者众而深耕细分市场者少,“赚一波热度”的快餐式创业显然不足以支撑营地的长久生存。
对此,嗨King轻奢露营地创始人之一王春旺也颇有感触,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创业者对露营的追捧现状接近“癫狂”,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超自己的判断,从端午节到国庆节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西安新开的营地就不下100家。“这种创业模式,令不少投资者感到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多久,怕投完以后效益不好。”
“露营作为一个现象级的消费方式,有较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无论是上游的制造业、中游的销售渠道,还是下游的场地场景和运营,作为短期生意肯定有投入价值,但投资更要看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产业规模、未来趋势等,需要长期主义。因此,短期跟风创业的现象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向记者表示。
除了营地水平参差不齐、创业者盲目跟风创业外,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观致远户外休闲研究院院长梁强向认为,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也对露营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短期看,露营行业是一个增量市场,长期看会是一门持续的生意吗?“短期看,露营热是由于出境游、跨省游的暂时中断憋出来的‘大招’;长期看,则是前几年休闲旅游市场自然发生、发育、发展的结果。有市场层面自发的萌动,也有政府层面的推动,还有商家的催热。”马牧青向记者表示,基于此,露营项目、产品和活动并非平地生雷,以后市场需求只会进一步趋旺和增长。
辛颖补充道,通过短视频和小红书等平台的传播,露营在大众间的渗透率突然变大了,“露营可以实现与其他旅游业态相互补充和融合。虽然市场终会回归理性,但无论如何,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在慢慢形成,行业会稳步增长。”“未来,考验大家的将是产品定制化及迭代更新的能力。”梁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