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自然美与建筑美比作中国古典园林的骨骼,那么诗画美就是园林的血脉,意境美则是园林的气质与内涵。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美学范畴之一,同时也是品评的重要标准。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是借助园林形象所体现的一种境界。通过诗文、绘画的意境,对山、石、水、花、树、亭等元素进行组合营造,拟绘出独特的园林境况,表达一种“意在言外”的虚境。
(一)儒、道、释
在中国古代各思想流派中,儒家尊礼比德主张入世,道家超脱、亲近自然,其风格概括为“飘逸”,而禅宗重视心境。
这是中国园林乃至中国艺术思想进化的三部曲,其哲学审美概括为两种理想:
一是儒式的华丽繁复之美,在皇家园林中有明显体现;
二是道、禅的平淡素净之美,表现在南方私家园林的形态之中。
比较两种审美,庄重华丽的高雅美,平淡素净的天然美,都被认为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观者在各园林中体会不同的意境。
(二)对比枯山园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园林设计深受中国影响,但最终却能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枯山水庭园。它是禅宗思想与园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反映修行者“苦行”及“自律”的精神。
虽然日本庭园对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高度的表现手法,但对色彩的运用方面较弱,这是日本庭园设计中在色彩方面的一部分缺失。
枯山水中最具代表性色彩有枯寂的砂砾白、幽暗的苔藓绿和清幽的翠竹绿。日本庭院更注重观者自身感受与体会,但缺少色彩的运用往往无法使观者更直观更好的体会园林所表达的意境。
枯山水庭园中选用枯寂的白砂石当做模仿山与水的材料,以借用白砂石“不老”的特质对超越生命的精神进行表现,但砂这种“不老”的特质是建立在一种没有任何情感存在与没有生命的基础之上。
白砂石冰冷的色泽,时常会给人一种冷漠、凝重之感,从而能够营造出悲凉与哀戚的氛围。
与其说枯山水庭园在造园中有意识地排除色彩,不如说是对中国的水墨画在景观设计中更深的挖掘。
虽然水墨画并不像其他绘画那样多彩,但庭园也必须要恢复其本来更加大方、自由、有力的姿态,对色彩的兴趣也必须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者通过巧妙地色彩运用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也表达出各自的精神追求。
最终使得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
从园林设计整体来看,每一种色彩的位置和作用都被清晰的表现出来。
造园者充分利用色彩本身具有的丰富表现力,有序、和谐地组织各种颜色,形成多样的色彩关系,从而产生舒适、愉悦的视觉感受。
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只有深入了解色彩的精神内涵,掌握丰富的色彩语言,才能造就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色彩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