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园林营造中的体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营造出一种诗意化的游憩生活空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绚丽的奇葩。
崇尚自然寄情山水
“师法自然”是中国园林一脉相承的造园法则。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人追求自然美和生活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山水”已成为自然风景的代名词,恰如中国古代的画论所说: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的“因”,指的是“因地制宜”。
计成在《园冶》中写道: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园林艺术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借景是园景深度的强化手段,即有意识地将园外的适当景物组织于园内景象之间,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错觉,从而拓展了园林景象空间,增进园林艺术的效果。
“体宜”,就是量体裁衣,相地构建,使园林景象的体量、尺度、色彩和空间比例等适度宜人,只要工艺处理恰当,体量相宜,就能有效地为园林空间增添光彩。
虚实相生小中见大
虚实相生,小中见大,原是中国传统画论中的构图概念。
为了丰富园景空间的审美感受,造园家要采用各种艺术处理手法,力求做到园景空间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收放结合,使之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景深层次丰富,使游人仿佛置身画中,步移景异。
花木寄情和谐生境
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是中国园林艺术中融自然与建筑空间于一体的最为生动灵活的造景手段。
中国传统造园匠师造园不只求湖石玲珑、洞壑婉转,更追求莲塘花屿、古木奇枝,使紫竹青藤攀缘于幽亭曲廊之外,碧桐垂柳掩映于新花老树之间。
状物比兴讲究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历来讲究在园景的营造中渗透诗情画意与哲理等精神文化内容,通过具体的园景形象而暗示更为深广的优美境界,实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室之有高下,犹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澜。故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
情景交融,以情动人。创作和表现自然、高雅的园林意境,是两千多年来营造中国园林的名师巨匠们所追求的核心文化价值,也是使中国园林艺术产生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