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白鹿原》开播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离西安不过一二十公里的白鹿原上,那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会感到这件事情如此地奇怪:它离西安近在咫尺,简直就是西安的远郊,可它却奇迹般地保留了农业的原生态。
我常常在问:是白鹿原成就了陈忠实,还是陈忠实成就了白鹿原?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晚上我们在和黄土地上的乡党一起吃油泼面,用大葫芦瓢饮用储藏在大瓮里的水。在黄土地上打滚,在木头轮子的大马车上颠簸,在独轮车的“吱吱”叫声中行进。
现在,预告为81集的《白鹿原》在77集上匆匆收尾,《白鹿原》播完的那一天,似乎所有的人,都与我有同样的感觉,它为什么走得这么匆忙?真有些让人怅然若失,由不得让人想说几句。
我们得感谢电视剧《白鹿原》,这囊括了中国最优秀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投资超过了两亿元,由申捷编剧的剧本耗时两年,居然长达70万字,而《白鹿原》的原著不过50万字,这是一部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史诗式的,如同《清明上河图》一般的长卷。
尽管陕西的作家们(包括我本人)对电视剧《白鹿原》批评不少,但公平地说,对《白鹿原》的改编是成功的,我给出的评价是“上上品”。在中国电视剧的神坛上,又多了一部杰作。
《白鹿原》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些什么?
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农耕文明的挽歌。
尽管陈忠实的大半生是在西安城内度过的,是在建国路省作协的大院里生活的,可陈忠实真的是一个农民,一身乡土气的农民,吸着粗大的卷烟,喝着糊糊的包谷糁,这些从骨子里带来的东西,是一生一世都不会改变的。
在书中,作者不吝啬笔墨描写各种农田劳作,如耕田、收割,描写妇女们如何织布、如何烧火做饭,生儿育女,繁衍生息——而这一切作者都以一种近乎是赞美诗的文笔在书写,细腻、恬淡而又深沉。
陈忠实完全不避讳书中角色的愚昧,比如说,白鹿原上的人们,把那场可怕的几乎灭族灭种的瘟疫,认定成田小娥对白鹿原的报复。
陈忠实有意无意地认为,农耕时代是美好的时代,而这本书所写的1929年后的20多年间,正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古老的农耕文明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段痛苦的经历。
白嘉轩既是一个地主,又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是从农业文明中磨砺出来的人物,是一个强悍的卫道者。白嘉轩恪守着“耕读传家”的信条,勤劳、正直。作为族长,他以《乡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族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他是“法治天下”的倡导者,而“良俗民约”从来都是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可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对儒家学说的崇拜,即使我们今天读来,《乡约》依然是那么艰深难懂,可它的精神却是公平、公正。
《白鹿原》一方面在礼赞生命的不屈与顽强,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迷惘。
如果要说到电视剧《白鹿原》的瑕疵,真的不少,首先是由于不断的砍删,出现了太多的断点和疤痕。
比如黑娃的娘,在《白鹿原》的原著中,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他是在白嘉轩与鹿三之间的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鹿三娶不起媳妇,白嘉轩为他张罗了这门亲事,使鹿三对白嘉轩的兄弟之情愈加弥坚。没有了这个人物,使黑娃成了“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这成了一处硬伤。
但我仍然想说,电视剧《白鹿原》瑕不掩瑜,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
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索。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有多少人看懂了陈忠实?陈忠实的名字为什么叫“忠实”?他到底“忠实”于谁?
他忠实于历史,他坦然面对自己珍藏的历史,他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历史?什么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文明史?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彪炳千古、金身不朽了。
谨以此文祭告老友陈忠实兄。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文/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