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富阳,系孙权故里,村内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
龙门古镇四面环山,围出一片平原,剡溪由东向西绕其而过,与龙门溪呈丁字形交汇于镇北,将古镇一分为二。
龙门全景 陈正林摄
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此处是山水汇聚,藏风得水之地,是择地而居的上好场所,适合安居乐业。想必这也是在公元980年,孙权第27世孙忠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地方的重要原因。
龙门古镇则刚好处于风穴,风穴乃聚气之地,在群山合抱、两溪相交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背山、面水的上佳形势,所以孙忠便选择这样一个风水宝地来安身立命。
远山近水的镇内景象
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洗礼,此处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古塔1座,寺庙1座。
古镇早年按照太极八卦阵法而建,地形复杂、巷道纵横,陌生人来此犹如进入大迷宫;而龙门人在古镇里却可以自如地穿走在各个门廊巷道之间。因而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下雨天串门,跑遍全村不湿鞋”。
从古镇的俯视图可以看出,整个古镇由众多以厅堂为中心的居住院落组合而成,简称“厅屋组合院落”,形式分为“井”字型和“回”字型两种,井字型的房屋一般里面会有两个天井,而回字型一般只有一个天井。
古镇有名有姓的厅堂100多座,狭巷小弄、廊房相连,外人进去了很难走出来,千年迷宫之称可谓名副其实。
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很多人到了龙门,或者在网上看了龙门古镇的照片,看到了“粉墙黛瓦马头墙”,一个词语就脱口而出:徽派建筑。然而这个判断并不正确。
“浙派”民居或许更符合龙门的建筑特色。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浙派与徽派的过渡。
龙门古镇的建筑属于浙派建筑。浙派建筑的特点是外观恢宏简朴,造型庄重,粉墙黛瓦,以实用为主;而徽派建筑恢宏、大气、壮美,以精雕细琢为主。二者互相影,看似相同,实则在多处细节上都有所区别,因此较易产生混淆。
古镇内高峻的马头墙也是浙派民居的一大特点。马头墙比较朴素,阶数一般较少,多为2-3阶,细节部分较为简单,有别于徽派精致的雕刻风格。
走进古镇,看不到皖南徽商金碧辉煌的标志性豪宅,这里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自然古朴,自有一番远离世俗的恣意。
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厅堂,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
龙门古镇的民居得到了高度的保护,维护与翻修也力求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很好地保留浙派民居的空间分布与风格特色。
生活在此间的人们,感受着变幻的岁月和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