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四个原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3-20 10:13:02  来源:易境
核心提示: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但同时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破坏后无法恢复的不可逆性。

  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但同时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破坏后无法恢复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是人与自然交互关系的过程,保证在不影响其长存性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



  旅游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体验设计须要对地形特点和发展进行深度的勘察,根据人的体验,合理利用景区资源,将民俗风情、特色文化有效融合创建场景空间,遵循场地环境的生态性和原生性,科学布置项目节点及业态提升旅游者的体验。


  不同的地形地貌、资源条件,体验设计突出当地的文化原真性、旅游趣味性、舒适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将人工美与自然美高度统一,做到顺应自然,点染自然,带给旅游者异质体验和非凡感受。



  2、因人制宜原则


  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体验设计须要考虑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在性别、心理、年龄、区域、文化等层面体现场景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感知性、理解性、参与性,这是体验旅游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创设让旅游者以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场景,体现出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的情景,这是体验旅游设计的价值所在。


  在体验设计中有“千里来寻故里,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感观,旅游者在游玩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涌现出责任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是体验设计目的所在。从旅游者动机出发,满足旅游者游览中身体、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在体验中获得愉悦与满足。


  3、因景制宜原则


  按照美学和心理学的原理,通过科学设计和游道组织,将景区最美、最精华的部分充分展示出来,让旅游者在游览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日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的快感和峰值体验,扬景之长,避景之短,应选择最佳的观赏点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体验设计的最大价值在于让旅游者可以不同角度发现、感受、提升景色的美,情景共振。


  由此,要做到将景区的不同的景点、景道、景面布局要富于变化,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步移景异,通过设计做到有入景,入景要新奇,引人入胜;有展开,展开有惊喜,起景、前景、主景、后景亮点变换不断,惊喜不断;有高潮,高潮在兴致最浓之际有惊险有刺激有尖叫;有结尾,结尾应明快、响亮,留下深刻记忆,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4、因时制宜原则


  立足景区全程总体游览时间,旅游服务设施也根据体验的时间间隔在游线上次序分布,以满足旅游者对游览舒适度的要求,游线设计中有效取舍景点,打造2小时精彩游览线,形成分为开始有震撼、10分钟有兴奋点、20分钟有惊喜点、30分钟有高潮点、60分钟有游憩点的精彩2小时游览。与此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白天晚上的时效性设计打造不同的特色景观、特色体验,如夜旅游,夜景观、夜活动、夜表演等。


 
标签: 生态旅游

本文标题: 浅谈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四个原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41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