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人,银发经济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中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作为另一项国家战略已卓有成效,但部分乡村面临硬件良好、山清水秀却行人稀疏的现象。银发人群自主时间长、经济基础好,大多来自乡村,对乡村有较强认同感,故乡村振兴和适老化融合发展拥有较好的基础。
乡村振兴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都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已卓有成效,民宿火热、特产畅销、农事体验出圈……但乡村振兴的文旅消费和景区旅游一样,都是假日经济,只有120天左右的旺季,剩下的日子则面临着空置率高的运营难题。与此同时,老龄化人口尤其是60岁—75岁之间的非失能老人身体状态好、自由时间长、消费能力强,且大多有过乡村生活经历,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
如果能够推动老龄人和乡村振兴的文旅消费场景友好融合,一来可实现乡村文旅淡季不淡,二来为老年人找到了自然条件更好的康养之路,三能够调节城乡之间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实现乡村振兴和适老化融合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五个友好”问题:环境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前提;配套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信心;科技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保障;市场主体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动力;监督评价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支撑。
一、环境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前提
乡村有金山银山的环境优势,这种养老环境是城市不可比拟的。例如五指山作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在地,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000个以上,听着鸟叫虫鸣,看着郁郁葱葱,嗅着自然芬芳,美好的大自然就是最好心理按摩师。城市的老年人下乡养老不但享受到了更好的自然环境,更为城市资源挤压做了纾解,还可通过城市房屋出租获得一定收入。
二、配套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信心
环境友好是老年人深入乡村养老的前提,但成熟的配套才是根本信心,对生命安全负责的医疗保障是老年人选择乡村养老的第一因素,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等应急疾病的紧急处理保障。这并非要求每个乡村都配备三甲医院,而是需要乡村在紧急救治培训和老年常见突发病等保障方面下功夫。例如五指山推行“候鸟”人才工作站计划,吸引心脑血管领域胡大一等专家定期来康养的同时,促进其采取专家门诊、专题讲座、一对一带徒等方式,为当地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这就为如毛纳村等乡村推动适老化医疗升级提供了保障,解除了老年人乡村养老的后顾之忧。
为更好提供乡村适老化升级配套,建议普惠养老体系引入乡村振兴的图谱中,既可降低城市养老的成本和拥挤,又可统筹城乡养老资源配置,同时促进在地就业和返乡服务创业。当然,配套友好不仅包含硬件和医疗配套,人文关怀的配套亦不可缺,让老年人感受到有温度、有暖度的人文配套服务才是他们留下来的根本条件。
三、科技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保障
应对人口老龄化,更深层次的方法应该是在供给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保障。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是不可逆的自然现象,有时他们享有追求美好生活却以力不从心,科技创新将为适老化升级提供助力。例如北京京骑文化公司研发的助力自行车产品,通过力矩计算匹配电能输出助力骑行,可大大降低老年人骑行的体力消耗,是老年人出游的友好产品,让他们能够在田间地头“老夫聊发少年狂”。此外,睡眠监测式床垫、穿戴式防摔倒安全气囊、安全监测手表等科技设备也在助力适老化设备升级,使得远在异地拼搏的儿女随时可以监测父母的健康数据,所以科技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保障。
四、市场主体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动力
老年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们应该享受到更多社会保障的红利,但他们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难免有些不适。这就需要市场主体发挥友好服务能动性,做好文旅乡村养老产品的模式研究和宣传引导,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了解到哪些农文康旅产品更适合自己。因为乡村振兴和应对老龄化都是国家战略,社会属性、服务属性突出,建议政策上予以这类市场主体更多支持和帮扶,助力此类市场主体更好打磨产品、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文康旅融合。
五、监督评价友好是适老化升级的根本支撑
乡村振兴和适老化融合中,老年人是消费主体,乡村是消费场景,市场主体是产品提供方,还需要监督评价机构的参与才能推动该系统的完善。标准的制定、榜单的排名和指数的发布均有利于该系统的健康发展,建议相关政府、研究机构和以企业为核心的协会组织等可推动监督和评价机构的完善,这是适老化升级大环境的根本支撑。
乡村振兴和应对老龄化是两个大课题,破题不易,但只要企业主体、政府、协会等社会组织等多方携手努力,相信推动乡村振兴和适老化高质量融合发展终将找到完美的契合点,走出可持续、可复制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老年人在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