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景区发展共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5-06 11:22:44  来源:澎湃新闻
核心提示:数字化赋能、场景化消费、品质化体验、高频化休闲正在深刻塑造未来景区的新形态。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满足新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响应绿色旅游的国家战略。

  数字化赋能、场景化消费、品质化体验、高频化休闲正在深刻塑造未来景区的新形态。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满足新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响应绿色旅游的国家战略,在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旅游景区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此,我们形成如下共识:


  提质增效是旅游景区发展的首要任务


  扩容提质、聚能增效是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要在持续推动资源与资本深度结合、旅游景区数量有序增加的同时,在精致上下功夫、在品质上大投入、在体验上更沉浸、在效能上再提升,加大力度改善旅游景区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发展质量。声光电带来的技术沉浸和文化底蕴带来的内容沉浸,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有意思的产品才能变成有意义的体验。世界级的旅游景区不仅是资源禀赋和客源结构的世界性,更在于服务品质、管理能力、标准规范、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世界性,要沉下心来扎实推进抓出实效。



  文旅融合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战略遵循


  文旅融合是旅游发展的长期战略,旅游景区是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要加强旅游景区文化基因挖掘、整理、弘扬,探索建立旅游景区文化评价体制机制,推动文化资源在旅游景区发展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促进优秀文化进景区、创意文化强景区,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要提高解说标准、优化标识体系,持续、深入推动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革命性创新,显著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感知力、对自然的感受力,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空间价值是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潜力


  要破除门票经济难题的发展之道就要回归初心,重新认识旅游景区的价值结构。旅游景区不仅是景观性的空间,拥有充满魅力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景区还是环境性的空间,拥有充满潜力的空间资源、空间价值。旅游景区的生命力不止于旅游资源禀赋本底的欣赏,更在于对资源科学开发、精准利用之后形成的产品的体验。创新性业态的植入是释放潜力的基本路径,创造性玩法的赋能是释放潜力的重要方向,创意性生活的满足是释放潜力的根本目标。要在景区空间中嵌入对路的业态、新潮的玩法,尤其要加强景区的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美好生活新空间。



  协同共生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协同进化、群落共生是旅游景区可持续、高质量产业生态的内生要求。旅游景区要在科学保护与精准利用的协同共生上加大力度,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都是治理能力现代的重要体现。要推动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协同共生,让景区带动社区、让社区爱护景区。要重视核心景区与外围产业之间的协同共生,通过共生的产业生态来消化景区流量、增加效益留量。要加强旅游景区设施建设与内容运营的协同共生,从大规模、大手笔的硬件建设转向有创新、可深化的软件投资。


  场景思维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本原则


  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在于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一种日常生活之外的非惯常的生活体验。只有牢牢树立换位思考、贴心服务的理念,紧紧抓住人们在景区体验中的痛点、难点、兴奋点、兴趣点,游客才能游得放心、顺心、舒心。只有牢牢树立“景观之上是生活”的理念,积极整合资源、融合需求、聚合业态,才能持续促进“风景变场景“,推动“打卡变刷卡、颜值变产值”,在消费场景的持续发现和适应中推动场景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张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迭代创新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需而变是旅游景区永葆活力的前提。只有不断适应主流消费人群的变迁、不断适应科学技术环境的变迁、不断适应国家战略政策的变迁,旅游景区才能不断获得适应性、包容性的发展。只有抓住主体客群、聚焦主题产品、坚持创新引领、加快迭代发展,旅游景区才能在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动态适配过程中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数字化

本文标题: 中国未来景区发展共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44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