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中国古老的单檐大殿和经殿,具有辽金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中国古代单檐木构建筑中体量最大、内部最宽敞的佛殿,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是中国最早的经殿,殿内的天宫楼阁做工是研究辽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时代:辽、金、清
地址:山西大同城内西隅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是中国辽金时期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寺庙,原为规模宏大的一体,不知何故,在明代中叶一分为二,分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各开山门,直到今日,上、下华严寺虽毗邻相连,却仍分治而立。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前有山门、廊庑、佛堂和客堂。下华严寺则以薄伽教藏殿为核心建筑,前有山门、天王殿和南北配殿。
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形制最大、殿屋内部最高大宽敞的佛殿。始建于辽,曾毁于战火,在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制重建。宏大的殿身矗立于4米高的砖石台基上,单檐庑殿顶,屋面巨大,坡度平缓,檐口平直,保留着浓郁的唐辽建筑风格。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高达4.5米,表明此建筑地位崇高,因为华严寺曾兼具辽皇室祖庙的作用。大雄宝殿周遭围以红墙,只在明间和左右次间辟门,显得古拙、沉稳、坚实。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去内柱12根,使空间异常高敞,佛像也显得更加巍峨。
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是一座用于存放佛经的殿宇,建于1038年,是辽代的原构,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经殿。面阔5间,进深4间,坐于4米高的台基上。单檐歇山顶有唐代建筑屋面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柱升起显著的遗风。殿内有内外两圈立柱,内圈宽阔的佛坛上供奉坐佛主像,周边立胁侍等大小塑像,33尊塑像都是辽代作品,塑像面部表情端严,神性十足。
3尊主像上分别筑有斗八藻井,与佛光交相辉映。教藏殿中引人注目的还有外圈沿壁排列的38间壁藏,这是藏经的壁橱,却做成楼阁样式,下层藏经,上层作空廊、佛龛,屋顶、脊饰、斗栱、勾栏、须弥座一应俱全,制作精良巧妙。在壁藏之间,飞跨着天宫楼阁,楼阁建在飞虹般的拱桥上,工艺与真实建筑无二,只是体量缩小了许多,更显得精巧玲珑。天宫壁藏是研究辽代建筑的重要依据,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