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每一个城市,都一定有着一座座古村落,它承载着几代人的烟火气息,经历过风雪,见证过繁华,尤其是在宣城,这座皖南小城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充满着人情味儿的古村。
水东
水东,镶嵌在水阳江畔,浓缩皖南商业发展历程。明清古街区位于镇规划区南侧,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7.5公顷。水东老街建筑属徽派风格,街道路面铺砌的材料为传统的青石板和卵石,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
一块块青石,一条条小路,诉说着几世的人来人往,沿着青石板路,走一走,也许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不同的感受。
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是两处极有特色的历史遗留。“十八踏”上又建一幢二层牌楼,古朴典雅,与老街风貌浑然一体。
宣城市水东天主教堂位于水东镇镇区,教堂采用哥特式建设风格,砖木结构,呈十字形,占地700多平方米。该堂建于1880年,虽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完好无损,其结构之精密,建设水平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使之成为水东宗教文化的象征。
在宣州区水东老街,土生土长的何泽华,建了皮影戏博物馆,搭起了戏班子,默默守护着这份老手艺。一块幕布做戏台,一张兽皮扮人物,一束灯光亮全场,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演尽喜怒哀乐,这就是皮影戏。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胡乐
胡乐,原名胡乐司。明朝初期设立36个巡检司,胡乐为其一,故名。管理地方盐务、僧道、缉拿奸盗、医药等事务。古时繁华,由于水运发达,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
一席老街的长桌宴——就可以带你认识千年胡乐,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蓝边碗、土炉子、小酒坛、青花酒盅……重温时代的经典。
青石板的小巷里,旧旧的木桌长板凳,蓝底百花桌布上土炉子炭火正旺,炖着当地最地道的农家菜,香味飘散在整个老街上。
位置: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
查济
过陵阳山,入泾县桃花潭镇,就来到山水之间的小村落查济。查济古村沿溪而上,环山相拥,民居多为明清留存。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着许多年轻的文艺的气息,古村与新思想的碰撞,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慵懒的散落在查济的每一寸土地上,打开了这一天的烟火气息,穿过古村,走过石桥。
大部分的时候这里挤满了游人,有的是来游玩的旅人,有的是一起来这里逛逛的家人,有的是来这里为了感受文艺气息的年轻人,不管怎样这是一座曾经充满故事的古村,如今演变成了大家游玩的景区,可能就是这种氛围的包裹下,查济古村显得格外充满了人情味儿。
手执画笔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这里,片刻功夫,一张张精彩的水墨查济便在画布上活跃起来!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辖村
黄田
黄田村,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以“洋船屋”为代表的黄田古民居建筑群,虽历经沧桑,古村风韵犹存。
白墙黑瓦马头墙、名人故居、古老的四合院,诉说着这里的沧桑与美好。洋船屋从繁华到落寞,又到如今的人潮涌动,它似乎见证过太多的人和事,一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屋,它值得太多人的留念。
山里人家,对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秋天的黄田,晒场上、院子里,黄豆、稻谷、辣椒、南瓜、玉米、像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榔桥镇东南部
桃花潭镇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城西南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
截取青弋江一段,潭面水光潋艳,峭岩上古藤缀拂,云雾缭绕。驾一叶扁舟,撑一篙新绿,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亦有白沙平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漫步其中,犹入武陵人家,又疑人间天堂,桃花潭老街整体给人的感觉,色彩淡雅,古朴又充满韵味的街道,这里的一幢幢房屋都仿佛是这个老街的记忆,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香古色。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
龙川
龙川是徽州的一块风水宝地,“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州有三绝,龙川水街的“牌坊、祠堂、民居”在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徽派建筑三雕艺术精品的艺术瑰宝,奕世尚书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高10米,宽9米。系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牌坊上还有才子文徵明的亲笔题字,在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所谓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该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
隔着龙川河,就是胡氏宗祠了,远远就看见门口门上的两幅门画,也第一次听说了关于门当户对的由来。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
龙川上官桥,一座简易古老的木板桥,一新一旧,一石一木相映成趣,说它是古桥,因它始建于明代。说它不是古桥,因几百年来屡屡毁于水患,建了毁,毁了建,毁毁建建,早不知现在还有哪根是原来的桥板。也许时间的洪流会带走许多古老的物和事,但人们仍将它视为古桥,因为至今若问起此桥是谁所建,当地百姓只认一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
位置: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