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休闲旅游业大热,带动民宿业兴起,人们对于出行住宿的体验也越来越高,相对于“千店一面”的酒店,当代的人们更热衷于风格多样、体验感十足的民宿。
那么,在我国古代出行住宿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是像影视剧中“小二,两间上好的客房”这样随性,还是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我国住宿起源于三代,大行于春秋战国时代,至汉一代,以臻成熟。
古时的私营旅店叫饭庄、客店、客栈等,有些地方习惯叫客栈。
我国古代客栈一般都是一些矮小潮湿的的小房,完全没有电视上那样大气豪放的感觉。
在古代出行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住客栈,而且古代的条件有限,更不可能给你清理消毒,可想而知那室内的味道和卫生环境。
古人开房也要身份证,不仅需要,而且查得很紧,没有“介绍信”只能睡马路。
古代的中国虽然无法信息化管理户口,但很早以前就有完整的户籍制度。为了证明和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古人发明了“路引”、“门券”、“鱼符”或“牙牌”之类证明身份的腰牌。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古人的防伪技术是非常差的,因此经常出现假冒的身份证。
我国古代旅馆业,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了官办宾馆外,城市旅馆、家庭旅馆都出现了。当时城里的“谒舍”,就是一种城市旅馆,这种城市旅馆数量很多,多供做小生意的普通下层人入住;而官办普通旅馆称为“传舍”,服务稍好,专用于接待“官差”。
至于品牌宣传,古代当然大众点评、美团等O2O平台,也没有连锁酒店直销渠道……主要靠口碑传播。古代旅馆早已充分考虑了硬件建设,让客人入住后更觉舒适,以增加客人来源。
古代旅馆也会给客人打折,甚至免费。有的朝代强行规定,官办旅馆在特定的时日要免收房费。
如宋代,当时的官办旅馆便有免费入住日。《宋朝会要》记载,在赵恒(宋真宗)当皇帝的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遇到严冬,当年正月,朝廷便以“雪寒”为由,要求免收房费。此外,在疫病流行时,也有免房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