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场”这一新型的共享经济,是一部分生产型农场的发展趋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共享农场”可以将农民、用户、农场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共享涉农资源,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优化和利用,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共享农庄是指把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多种模式,再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
是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是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服务功能于一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乡村振兴综合经营发展新模式。
比如,村民可将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做成民宿出租,民宿的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城里人、候鸟老人可租赁农田农庄,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这是简单的“共享农庄”。
共享农庄的共享方式
1、共享产品:以个人订制或团购订制等形式,为消费者提供当地特色农产品直供、认种、认养等订制服务。
2、共享农庄:利用获得的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或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采取合作、租赁等方式,发展共享农庄。
3、共享土地:将菜地、果园或其它农地划分为若干小块,以共享的方式,将其经营权租赁给消费者,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
4、共享资源:将农场闲置的场所、公共空间等资源释放出来,以租赁、合作等形式满足消费者需求。
5、共享项目:以合作方式共建农庄,或共建某一特定的项目,消费者及投资者按约定获得实物回报或投资收益回报。
6、共享劳动:参与者共同劳动,分担种植、养殖、收获等农业工作,以及农场维护和管理的任务。这种方式可以是义务性质,也可以是有偿的。
7、共享收益:参与者共同出资,共同分享农场的经济收益。这种模式可以是股份制或合作社形式,每个成员按照投资或参与程度分享利润。
8、共享产品:农庄生产的农产品按照一定比例或配额分配给参与者。参与者可以享受到新鲜的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家禽、畜牧产品等。
9、共享体验:参与者可以参观、游览、学习农场的经营过程,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这种方式更侧重于提供农业教育和农村旅游的体验。
10、共享知识:农庄作为一个知识和技术交流平台,提供农业培训、工作坊、讲座等活动,参与者可以学习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的实践知识。
根据不同的资源区位和特点属性
我们把共享农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社区共享型:这种类型的共享农庄侧重干建立一个社区共同参与农业活动的平台。社区成员共同管理和经营农场,分享劳动和收益,并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教育共享型:教育共享农庄注重提供农业教育和培训。它可以是学校或机构的教育项目,通过农场实践让学生或参与者学习农业知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能。
3、生态共享型:生态共享农庄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实践。它可能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方式,强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4、订制型:对认养的农作物建立档案,严格按照约定标准进行生产。产品成熟后,按照订制要求收货,既可配送到指定地点销售、代销,将销售收入返还共享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菜篮子集团、酒店、企业、学校等可参与投资“共享农庄”。
5、养老休闲养生型: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以出租、合作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客栈,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候鸟”前往农庄休闲养生度假。打造“民宿+农地”休闲养生产品,把经营权租赁给“候鸟”人群、城市居民,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
6、创新共享型:创新共享农庄致力于农业科技和创新的应用。它可能涉及智能农业、垂直农业、农业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以提高农场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7、消费式众筹投资回报型:消费者及投资主体通过众筹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发展“共享农庄”,农庄为消费者及投资者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托管代种代养、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消费者及投资者按约定获得实物或投资收益回报。
8、扶贫济困型:引导消费者及投资主体与贫困村或贫困户直接对接,消费者认养贫困户的农作物或者承租贫困户的农地、农房,贫困户通过出租十地、房产或以十地、房产入股获得财产性收入以及通过打理农庄获得务工收入,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9、文化创意型:资源,吸引各类艺术家、创客利用品牌设计、故事挖掘、艺术再造、农业科普等文创艺术方式,打造特色农庄。
7、健康共享型:健康共享农庄注重提供健康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参与者可以分享有机、天然的农产品,并通过农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交交流。
10、文化共享型:文化共享农庄强调农村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体验。它可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提供民俗文化、手工艺品、传统食品等的体验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