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龙门”,很多人会想起武侠小说里的龙门客栈,或是高手云集的龙门镖局。而在富春江南岸的浙江富阳龙门山下,则有一座充满江湖豪气的龙门古镇。这里有江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江南古镇活化石”。
清晨,刚从睡梦中醒来的龙门古镇,有种清新古朴的韵味。墙角边,屋檐上,枇杷黄,榴花红,灰墙黛瓦焕发出勃勃生机。街巷中,行人三三两两,穿梭在炊烟里。
发源于龙门山的龙门溪穿村而过,清澈见底,不动声色地滋养着古镇。夏日,溪边的百年古樟,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枝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溪上横跨着太婆桥和万庆桥,桥下有一群鸭子悠然戏水,共同构成别样的景致。
古镇房屋沿溪而筑,村民傍溪而居,邻里和睦可亲。走读龙门,最有情调的事就是听着滴答雨声,漫步在龙门溪边,感受溪畔人家世外桃源般宁静淡雅的生活。
徜徉在悠长的龙门老街上。鹅卵石铺就的路面颇有古意,沿街店铺林立,依稀可见店里悬挂的招牌、黑沉的柜台和老式的算盘。寂静的老街上传来几声狗吠,店主人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哼着老戏。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鹅卵石路在脚下分岔,向两侧横生出一条条巷道,蜿蜒通向四面八方,将整个古镇串联起来。若无当地人引导,很难找到出路。这些幽深的斑驳巷弄,是古镇的经络血脉,深藏着一座座宽敞幽静的宗祠厅堂。
孙氏宗祠、积善堂、孝友堂、百步厅……这些以卵石或青砖作墙垣的古屋排列有致,静立于古镇。穿梭其间,只见灯笼高挂,牌匾高悬,马头墙、翘飞檐和鱼鳞瓦虽历经沧桑,但从中依然可辨往日辉煌。墙檐相连,房廊相接,这些古屋曾是一个个大家庭的聚居地,相传过去雨天串门,跑遍全村都不会湿鞋。
“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与其他温婉的江南古镇不同,龙门古镇具有尚武的基因和硬朗的“风骨”,它以防御性极强的发散状街巷为骨架,以宗祠厅堂为中心,筑成迷宫般的传统宗族聚落,村居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古镇人细腻而不矫情。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人们悠然自在的场景,或打牌下棋,或喝茶聊天,或独自静坐,或嬉笑游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闲适。近些年,到古镇取景拍摄的影片很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龙门古镇的好味道同样令人念念不忘。油炸过的面筋黄而圆,馅大皮脆,一口咬下去,鲜香四溢。传说这是孙权母亲为儿子特制的。孙权主政江东后,每逢佳节,必以面筋宴请群臣。现在,面筋已是古镇居民家宴上招待亲友的佳品。此外,米酒、米糕、土豆腐、神仙鸡、牛八碗等风味美食,也是当地特色。
从明哲堂出来,能看见一方砚池。轻风拂动一泓清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待到月圆之夜,一轮明月倒映在砚池之上,极富空灵之感,古镇人将这般美景称作“砚池夜月”。
近年来,古镇增添了不少传统与新潮相融的元素,老东西博物馆、1826摄影博物馆、龙门文创园、忆龙门咖啡吧等地,让游客流连忘返。每年举办的龙门古镇民俗风情节、九月初一庙会等活动,让古镇焕发新姿。
古镇内的民宿旅舍,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人留宿于此,将会体验到另一番古镇风情。入夜的古镇,除了静谧安逸,还多了一些青春趣味。年轻人驾车而来,时常在游客中心旁的龙门校场开设“后备厢集市”,以车为铺,售卖小食、文创、潮玩等。
在龙门古镇,游客能看到的不是简单的一村一镇、一厅一堂,而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幅仍在流动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