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农耕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2-18 14:05:01  来源:西去东来中传站  作者:丽丽
核心提示: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余光中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余光中



  农耕文化与汉字创制


  中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甲骨文中“艺术”的“艺”字,就是一幅农人栽培苗木的图案。



  “艺”字中那近乎虔诚的姿态,表达了华夏先民对土地神圣的情感。


  在他们的观念中,最“香”还是粮食。“香”,《说文》:香,芳也。从黍,从甘。



  “香”,上边是黍麦的形状,四周的小点表示籽粒脱落,作物成熟。下边的口,好像正在品尝籽粒的香味。


  种地是“男”人的本分。在农业社会中女子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无法胜任繁重的农事劳作,只得退出生产领域,以操持家务为职,耕种的事情主要由男子来完成。



  “男”,从田从力,以此会意“男人”。


  “周”这样伟大王朝的名字,也起源于耕田和农作。



  “周”,像整治好的农田里,密植秧苗,实际上就是表明田的周围,也是以田地为核心的国家范围。


  四时节令


  “天行信、四时分、地行信、草木生。”古人根据四季的规律特征,总结出农耕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生


  古人发现,在凋零的冬天之后会阳光普照,种子会苏醒破壳、万物生根生长,这就是春天。



  “春”,是由上方两侧的“林”形、左下方的“日”以及中间的“屯”组成。本义为经过严寒,万物复苏,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


  夏长


  “夏”,本意是指代远古生活在黄河流域和中原一带的居民,他们以农耕见长。



  “夏”,像赤足露臂,手脚叉开的夏日人形。


  秋收


  “秋”,《说文》中记载,“秋,禾穀孰也”,意为收获的季节,古人在秋天收割庄稼。



  “秋”,天气转凉的季节。


  冬藏


  《说文》中对冬的解释为“冬,四时尽也”。冬是一年最后也是最冷的季节,不适宜劳作,因此古人会将粮食等物品储藏起来。



  “冬”,像在记事的绳子两端打结,“冬”也是“终”的本字,本义是结束一整年的结绳记事。


  稻黍五谷


  商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能看到稷、黍、粟、麦、稻,菽等粮食作物和麻、桑、瓜、果等经济作物。



  “稷”,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说文?禾部》谓之“五谷之长”,是最重要普遍的作物。


  “稷”,我国上古时代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被尊为五谷之长。


  “稻”,是禾类作物,通常指去掉皮壳被叫做大米的水稻。



  “稻”字,类似米在坛罐中的样子,反映了当时稻米的储存方式,说明华夏民族很早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与储存技术。


  “禾”,《说文?禾部》:“禾,嘉谷也。”禾之后被引申为所有谷物的通称。《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文中的“禾”都是泛指庄稼。“禾”从专门名词发展为通用名词后就担负起了字根的责任,创造了许多与农作物有关的新字,如稷、稻、稞、稚、稗、稼、穑等等。



  “禾”字形体非常形象,像被沉甸甸的禾穗压弯了头的样子。


  农产工具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利于农业生产的工具。最初是刀耕火种,发展到商周时期出现了耒耜,再到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走进千家万户,大大推动了生产力,这都反映了农耕方式与农产工具的进步。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焚烧的树枝等用作肥料,这便是“焚”字的由来。“焚”,《说文》:“焚,烧田也。



  “焚”,从形体上可以看出,上面是一片杂草,下面是熊熊大火,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古人为垦地耕作而烧毁荒草野林。在火下还有手的符号,进一步表明火烧林草是人的行为,非天然野火。


  “力”的原型是一根木棒。在原始初期,人们只会使用一些尖头木棒直刺谷物,直到发明了力这种翻土工具。但由于生产力低下,这种工具只对自然木棒进行了简单加工,使用起来非常费力,只有强壮的人才能使用,故后来常用它来表示力气与体力。



  “力”,很像是对尖头木棒进行改造后的工具形状。下部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较之直棒更利于掘土。工具上还装有用来加强掘土力量的脚踩横木。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最常用的就是耒耜。《说文》:“耒,手耕曲木也。”由于耒耜是古代耕种的主要农具,所以它又泛指一切生产工具。汉字中从“耒”的字大多和农具或农业有关,如:耕、耘、耥、耦等等。


  汉字有大量关于原始农耕文化的信息,这对研究农耕相关汉字的产生、组合及演变规律十分重要。


 

本文标题: 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农耕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5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