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广东佛山10个历史古建筑村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3-14 10:24:4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古村落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它搏动着祖先的血脉,闪耀着先人的智慧,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又是今天人们温馨的精神家园和视觉图腾。

  古村落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它搏动着祖先的血脉,闪耀着先人的智慧,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又是今天人们温馨的精神家园和视觉图腾。


  1.西樵【上金瓯松塘村】


  松塘村位于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宋代开村,至今近八百年。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古村风貌保存较好。传统建筑规模20275平方米。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如“明德社学”,“养正”、“培元”、“松圃”、“汇川”、“彝圃”、“大夫”书舍、家塾,区玉麟、区谔良、区湛森、区大典、区大原等进士、翰林及现代革命先驱区梦觉等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区氏宗祠、六世祖祠、季房宗袥、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世大夫家庙等古建筑保留较好,熠熠生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村中保留了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烧番塔”。因明清两代,松塘村考取进士五人(其中翰林四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是名符其实的翰林村,松塘村获“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是南海首个历史文化名村。


  2.桂城【叠南茶基村】


  茶基村位于桂城街道叠南村委会。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开村,至今已近600年。因当时村边田基多种茶树,村子因此而得名茶基坊。茶基村河涌环绕村中,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貌,曾有古人题诗“绿树两旁闲逸坐,清溪一水荡舟游”来形容此特色。现村内古村面貌仍存,保留了何氏宗祠、成庄何公祠、成刚何公祠、俊宇何公祠、三圣宫、华陀古庙等坛庙祠堂,居仁巷、华尔街、水楼巷等古巷道以及三间两廊布局的古民居一批。村中非物质文化丰富,至今保留了端午赛龙舟、十月初一敬老节等传统习俗。最值得称道的是村民承传了祖先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项目“茶基十番”,已在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扩展项目)。



  3.九江【烟南烟桥村】


  烟桥村位于九江镇烟南村委会。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古建筑设计布局如一展翅飞燕,旧称燕桥村。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村”。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外河涌交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等和大量古民居,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村中以《周易》内容命名的元、亨、利、贞四巷道及烟桥正道静穆古朴。历史名人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翀(1807——1883)和清嘉庆进士、兵部主事、员外郎何文绮(1879--1855)等。


  4.西樵【上金瓯松塘村】


  松塘村位于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宋代开村,至今近八百年。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古村风貌保存较好。传统建筑规模20275平方米。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如“明德社学”,“养正”、“培元”、“松圃”、“汇川”、“彝圃”、“大夫”书舍、家塾,区玉麟、区谔良、区湛森、区大典、区大原等进士、翰林及现代革命先驱区梦觉等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区氏宗祠、六世祖祠、季房宗袥、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世大夫家庙等古建筑保留较好,熠熠生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村中保留了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烧番塔”。因明清两代,松塘村考取进士五人(其中翰林四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是名符其实的翰林村,松塘村获“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是南海首个历史文化名村。


  5.西樵【百西村头村】


  村头村位于西樵镇百西村委会。宋代末年开村。村落依山傍水。历代先祖勤劳俭朴,且善于经商,不断积累资金,年年大兴土木,逐步建成今日宏伟古村落的格局。清代最为鼎盛,当时村内三十多条街道成棋盘状纵横交错,130多间镬耳屋分列花岗岩巷道两旁,近30多间祠、庙、厅堂分布村中各处,六口古井坐落村中,商铺林立,繁荣兴旺,有“小广州”之称。经历几百年变迁,现村中花岗岩石巷大部分还在,青砖石脚镬耳大屋幸存30余间,祠庙、厅堂现存8间,其中潘氏大宗祠、文武古庙、祥斋祖祠、仲宣祖祠最能体现古代广府古建筑特色。建筑物的砖雕、壁画、木雕、石雕、灰雕等手工精细,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历代重教兴文,曾考取3名进士、16名举人,今天潘氏大宗祠门前旗杆夹石林立。其中潘斯廉、潘斯湖、潘誉征是其中的佼佼者。



  6.西樵【百西大地村】


  大地村位于西樵镇百西村委会。先祖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徒迁至此开村,迄今736年。村落座北向南,棋盘式布局,冬暖夏凉,具有岭南建筑风格之特色。古村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村前一望无际良田桑基鱼塘,河涌交错,具足风水格局。村有古井8个,古榕无数,青砖民居约400间之多,镬耳大屋70余间,原村各房族祖祠16余间(现仅保存4间),学堂1间,旅居越南华侨祖屋2间,村中大街小巷以花岗岩石板铺设。典型建筑黎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间两进,硬山顶,砖木结构,三雕一塑及壁画艺术水平较高。世代承传200多年的手工技艺“竹织雨帽”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有效力于北洋水师的黎晋荦、黎星桥、黎晋贤,以及举人黎承鎏等。


  7.西樵【西樵山碧云村】


  碧云村位于西樵山碧云峰西北,由原来的碧云、小科、后岗3村合成。村中保留了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主的民居古建筑群落。村前罗氏大宗祠极具明清岭南建筑风格,祠内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豫章首第门楼造型古朴,是出入村中主要通道。古村的傅氏山庄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澳门第二代赌王傅老榕的故居所在地。傅氏山庄是由傅氏宗祠、山庄南门、敦义崇礼碉楼、傅老榕故居及数间民居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落,恢弘大气,保存比较完好。碧云村的虎口泉和无叶井在西樵山上众多井泉中较有名气,至今仍散发出雅致古韵。


  8.丹灶【仙岗村】


  仙岗村位于丹灶镇仙岗村委会。“仙岗村”的名称来源于东晋葛洪在此结灶炼丹的传说。仙岗村古村落风貌较为完整。呈半环形走向,分东、南、西三大片,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29145平方米。拥有众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坛庙祠堂和池塘井泉等。以陈氏大宗祠为中心,以低井坊、水巷坊为核心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长庚里、圣堂大街等晚清民国民居建筑群基本保留了珠三角广府传统建筑特点。村中的陈氏大宗祠、立之祖祠、俭堂大夫祠、“文才祖祠”和“与之祖祠”、“孖祠堂”、“百岁坊”、陈仙洲故居等传统建筑物更是古朴别致。仙岗村拥有葛洪传说、中秋节烧番塔、扒龙舟、舞狮子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其中“葛洪传说”已被南海区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洪、“百岁公”的陈广文、一代儒商·陈仙洲等众多历史名人更增添仙岗村的历史内涵。



  9.狮山【狮岭黎边村】


  黎边村位于狮山镇狮岭村委会,是由黎东、黎西两个村民小组组成。黎边村于南宋咸淳九年(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迁至狮岭黎边岗开村,至今已有720多年历史。黎边村是一个明清建筑的古村,村前从西向东共400多米,古民居、祠堂、家庙、府第、书舍相互错落其间,是广府地区典型的梳式结构布局。整个村落前低后高,自上而下,白石为基,呈阶梯式延伸到后山。村舍均由麻石、木梁、水磨青砖等晚清时期的建筑材料建成。镬耳对峙,波浪起伏;木雕石雕,做工精美。晚清时期,曾出现了两位朝廷命官。黎廷桂,曾被清廷封为驻小吕宋(即今菲律宾)领事,后又授命为两广总督顾问、陆军少将之职。黎湛枝,在光绪癸卯年(1903)赴京考试,高中二甲第一名,当上了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民国时期的黎照寰,先后出任全国工商银行行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被上海人尊称为“黎南海”。


  10.大沥【高边璜溪村】


  璜溪村位于大沥镇高边村委会。该村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该村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建造技术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是较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保留有祠堂、书舍、炮楼、民居以及13条巷道,古村风貌韵味浓郁。自明清开始,移居海外(东南亚、澳洲、美洲)华侨、华人人口累积超过1000人,主要从事摄影、橡胶、商业等工作,故有华侨村之称。村内历史民居建筑群多由华侨出资修建,在造型、功能、色彩、整体环境等方面极具岭南特色。历史名人有:南宋宰相张浚之孙张耿(南宋);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的李聘臣(清末民初)等。


  任山海阻隔,唯家乡情不断,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股力量,将侨胞们紧紧相连,让我们带着对彼此的眷恋,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标签: 古村落

本文标题: 盘点广东佛山10个历史古建筑村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6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