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的高级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5-08 14:36:05  来源:艺术的知与行
核心提示:在中国古代,每种家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对应不同的文化活动。例如画画用的是画桌,而赏画用的是翘头案、小睡用榻、大睡要用架子床......可见,中国古人对于家居家具,十分讲究。

  在中国古代,每种家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对应不同的文化活动。


  例如画画用的是画桌,而赏画用的是翘头案、小睡用榻、大睡要用架子床......


  可见,中国古人对于家居家具,十分讲究。


  椅凳:从马扎到交椅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这首诗大致解释都是这样: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


  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诗中的“床”,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


▲中国最早的传世画当然是帛画


  此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可惜帛画上面并没有画家具,你可知道家具在中国出现并不太早。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一直是席地而坐、坐床,没有高型坐具,所有家具都低矮的。


  否则,我们今天的词汇一定是这样,主席叫“主椅”,出席叫“出椅”,席位叫“椅位”。但因为我们是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今天才有这样相关的词汇。


  此画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画中男子的坐具竟然是一条龙。先开个玩笑,龙真不能叫做家具。


  历史的变化也许就是这样发生的,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古称“胡床”。


  “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到了隋朝,把胡床改称交床(因为腿部相交),后来因为形态的变化,交床改叫交椅。


▲中国人从席地而坐到做到椅子上的变化过程


凳子的造型-圆凳


  圆凳造型略显敦实,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一般与方凳相似,以带束腰的占多数。它和方凳的不同之处在于方凳因受角的限制,面下都用四腿,而圆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三足,最多可达八足。一般形体较大,腿足作成弧形,牙板随腿足膨出,足端削出马蹄,名日鼓腿膨牙。下带圆环形托泥,使其坚实牢固。


▲宋花园汉臣《秋庭戏婴图》


  画中两张一模一样的凳子,造型圆圆鼓鼓,一凳八足,制作精巧,木材表面似乎有彩绘,看起来斑斓。


凳子造型-方凳



  方凳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长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凳子:从踩到坐


  凳子的前身上马凳,是用来给人踩着上马的。


  后来又有了条凳、板凳,并且从长方形逐渐变成正方形,而后又衍生出了圆形、鼓式、梅花式、海棠花式的凳子,装饰韵味越来越浓。


  床榻:古代版的沙发



  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中国人对于睡觉的讲究,恐怕世间无二。自打离开席地而睡开始,古人就清晰的把睡觉分为大睡和小睡,小睡在榻,大睡在床。


  其实除了午睡,榻也是招待客人的坐具,相当于古代版沙发。因为古人自古有席地而坐的习惯,榻也就比地面高一点点,午睡、待客很合适,晚上睡觉就不适合了。


▲唐人佚名画家《唐人宫乐图》

这件大型家具看起来像床、又像榻。


▲元代刘贯道《消夏图》


  所画的榻的造型几乎和上二图所示的桌、坐具没有两样,这种造型的家具还可用来躺卧休息。


  明清以后,三面合围的垫高版榻,又称罗汉床,变成了主要的待客工具,中间放一张小茶几,或放置书卷等物。


  宋朝,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作为人们休憩闲暇之用,功能较为多变,它既可以供人躺卧休息,也可以供人在上面活动,摆放东西,床榻丧失了作为坐具的功能,只用于卧息睡眠的专用家具。我们可以从不少宋画中看到榻的使用场景,如南宋《槐荫消夏图》中描绘了闲适的文人生活,人们在夏季为了避暑,将榻放置于室外作为随时休憩之用。


▲清代《乾隆皇帝马箭图》


  从画作中可见,皇帝除了在正规场合要坐宝座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很喜欢这款红木椅这样的坐具。


  清代的罗汉榻并不是一味的“繁华”,也有极为素简的器型,这种形制更类似与明式家具的风格。


  这一时期也堪称中国床榻制造技术和造型艺术的黄金时代。郑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及技术交流,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原料。榻的种类更多样化,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罗汉床、贵妃榻,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


  床:高架床、拔步床


  古代用的架子床、拔步床在普通家庭里更是少见,它们在尺寸上就让人望而生畏,层高动辄2米多,占地3-5㎡,简直是一个小房间了。这样的床有什么用途呢?


▲清《红楼梦赋图册》


  从古代的环境看,明代房屋较大,层高6-7m算是合理范围,但睡觉会很没有安全感,因此,需要一个类似“屋中屋”的床。


  这种床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今天某些地区,不少父母还有这种观念,会提前备一张实木大床给女儿当嫁妆。


  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是邀其去床上或炕上。


  桌子



  我国古代家具的演变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进是同步的,桌与几,可承物,可造景,是古代文人家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家具,它们的发展也随着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跟坐具联系最紧密的家具:桌、案,专业术语叫承具。承,承放,表示可以承放东西。何为案、何为桌呢?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


  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


  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在老祖宗的精神域中,行为有高低之分:祭祖、办公、琴棋书画等等是高级,吃喝是低级,于是条案、画案、书案就和吃饭用的八仙桌、酒桌区分开了。


  虽然后来随着家具形态的丰富,条桌、画桌、书桌等等都有,但涉及到吃喝的承具依然冠不上“案”的称呼。


琴桌


明·杜堇《听琴图》


  古时,抚琴是士大夫的文化象征,琴桌随琴器而生,此外还有琴几、琴架、琴台,为弹奏者演绎美妙音乐不可或缺,自然也就成了颇具人文雅趣之物。琴桌是专门用于弹琴的一种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家具。琴桌可分为单人琴桌和双人琴桌两种,专用的琴桌早在宋代就己经出现。


棋桌


南宋·刘松年《十八学士焚香炉》


  棋桌是供打牌或弈棋使用的桌子,在唐代就已出现,随着西方传入的双陆棋渐渐流行,在高坐家具尚未完全定型时,双陆棋桌就作为专用家具进入人们的生活。专用下棋的棋桌尺寸比正常的方桌要小,制作也非常精致是非常难得的文人家具。


香几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在古代,焚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习惯,顾名思义,香几是为供奉或祈祷时置炉焚香用的一种几,也可陈设老式表盒。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个别也有单独使用的。香几的式样之多,有高矮之别,且不专为焚香,也可别用。如摆放各式陈设、百玩之类,以供清玩,甚快心目。


画桌


▲清代《乾隆古装行乐图》


  画桌是罗锅枨加卡子花矮老,四面平结构,桌子似乎是漆面的。椅子有点像书卷背椅,脚踏很漂亮,不似通常脚踏为一块木板,而是面芯做编藤。


  画桌上的文房用器也颇有风雅之处:以芭蕉叶代替宣纸,是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种雅趣。


  从古代家具的多样性来看,我们可以以小窥大,看出老祖宗的文化生活有多么丰富。


  家具布景


  宋代开创了素雅高洁的文人家具风格,设计更偏向于简约雅致、高度的秩序感,设计简洁素雅,没有多余的曲线,譬如宋徽宗所画《听琴图》,松树一株,女萝攀附,枝叶扶梳,亭亭如盖,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道具除琴案外,仅一几,几上置薰炉,香烟袅袅,画面简洁素雅,便将听琴时的高雅意境勾勒出来。


《听琴图》


  明代谢环所画《杏园雅集图》被称为明代顶级文人的社交高光时刻,家具陈设、茶事场景可见古人审美。装饰精微、雕饰精美、内敛雅正的明式家具旁,当朝官吏、雅士们在杏园内围案宴饮、诗词唱和,围棋对弈的雅居生活,让人不由地神往。


  论雅居生活,困于城市一隅的现代人,当然无法像古人那样尽享自然之乐,《小窗幽记》中说:“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之间,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置一席茶桌,盆景几只,花几一个,便能效仿古人的雅居生活之乐。


 
标签: 古代家具

本文标题: 中式家具的高级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68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