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这一新兴旅游形式近年间快速成为旅游圈“新宠”。“乡村游”作为“体验式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完美结合,成为都市人追求返璞归真的心灵家园,都市人群被乡野的轻松氛围、开阔空间、生态环境所吸引,“乡村游”不仅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直观感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多层次深度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看上了乡村旅游,一哄而上,抄袭模仿搞开发,导致项目千篇一律,因为缺乏特色,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一、乡村旅游项目失败的原因
1、迷信于经验
乡村旅游投资商投资乡村旅游之前,都是在其他行业取得了成功的人士,都有一套自己的商业思维模式。而且一般成功人士都比较自信,自信过头了就是自负,自负表现在迷信自己的经验方面,一般经验包括两方面的:一个是自己在其他行业的经验,一个是别人在农旅行业的成功经验。把其他行业成功经验套用到农旅行业叫照搬,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套用到自己的项目叫照抄,加起来就叫照搬照抄。听起来就有点不太对劲了,照搬照抄一般是不会有长远的好结果的。
旅游项目吸引力的根本是一种体验感,是超越基本需求功能之上的一种文化需求,是精神商业而非功能商业的属性,旅游项目特别讲究创意创新,而且是贯穿始终的持续性创意创新,因为精神的满足是没有止境的。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跟风模仿别人成功的经验是不可取的,要学习学的是别人的规划、建设、运营的理念,而不是一昧地模仿而不懂得创新,只知道照抄具体的方法、做法,那八成是要失败的。
2、迷茫于情怀
情怀不能当饭吃。很多人都非常有农村情怀,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并乐于实践田园生活,这其实也是成功人士的共性——精神追求。但是光有情怀是不够的的,项目要讲商业逻辑,最终是要靠获得市场的认可才能有长远,没有长远,没有赚钱,那是做慈善,不是做项目。项目一定要赚钱,只有赚钱了才能回报自然、土地和乡民,光是自己砸钱一定不可持续,情怀也实现不了。
3、迷乱于规划
很多人都是“两拍”式的老板:拍脑袋、拍大腿。做之前,脑子一热,拍拍脑袋就干,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开始干,执行力不过夜;做完后,项目不合理,游客不买账,或者有人气没财气,就开始拍大腿,早知道就不这样干了,既浪费了钱还耽误了发展的时机。一般迷信经验的人就会迷乱于规划、计划,执行力很强,但不讲战略、策略。
4、没有产业支撑
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严格来讲,乡村旅游里的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度假、商业服务等,都是附加值,都是锦上添花,不是主体,这些项目看起来眼花缭乱,但都不足以对乡村旅游的根本产生支撑作用。
二、乡村旅游项目如何“破局”?
1、科学研判,做好项目前期决策分析
对于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一哄而上,要在项目开展前,对整个周边区域和同类竞争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要从区域视角来审视和研判发展前景,统筹好项目与区域内同类项目的关系,实现联动发展,而非恶性竞争;对于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方,坚决不能随意发展乡村旅游,避免遍地开花。
2、运营前置,探索乡村文旅运营新模式
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打破以往村集体自主运营的传统模式,而要强化“乡村运营”,尝试探索“集体入股、公司运营”旅游项目开发运营模式,通过导入管理、电商、文创等领域专业人才,构建起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营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乡村文旅的运营管理。
3、三产融合,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注入互联网、电商、休闲体验等新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特有的资源禀赋,从农业向加工,再向体验、旅居等方向拓展,形成集农业种植+有机农产品加工+线下体验+线上展示+电商营销+科普教育等于一体全产业链、多元化产品体系,有效保证项目投资的持续盈利,进而带动村民就业和收入的不断提升。
4、品牌赋能,突出乡村旅游品牌价值
乡村旅游项目要立足区位条件、市场客源、周围环境等,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合理确定乡村旅游的主导方向,而不是“贪大求全”,到底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观光,还是适合发展休闲体验,亦或是发展民俗体验、乡村美食,同时要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的深度挖掘,可以从文化品牌、生态品牌、民宿品牌、服务品牌等多个维度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5、“场景+体验”,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
未来的乡村旅游一定要超越“观光+餐饮”的传统形式,而应满足旅游者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差异化乡村旅游消费体验,从观光旅游向沉浸式体验游转变,向休闲、度假、康养、文创等个性化、多元化场景体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