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古典名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6-03 10:51:03  来源:有道无奇
核心提示:古人本没有椅子,讲究席地而坐。东汉时期,灵帝好胡床,上行下效成为了一种风尚,继而椅子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

  现代人常见的座椅,也有其源流、故事与情怀。


  座椅简史


  古人本没有椅子,讲究席地而坐。


  东汉时期,灵帝好胡床,上行下效成为了一种风尚,继而椅子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


  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至明代,形成完备的高坐家具体系。


  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八大名椅有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禅椅、皇宫椅。


  八大名椅


  约略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当中年代会有重叠。


  交椅


  椅子腿呈交叉状,可折叠,故名“交椅”。


  交椅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分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明代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古时,皇帝出行打猎,侍从随身扛着的椅子便是交椅。皇帝累了,便坐上歇息。


  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


  古代,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经常说“坐第几把交椅”。



  灯挂椅


  因造型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


  始于唐末五代时期,普及于明。


  民间多用榆木,高级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制成。


  圈椅


  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由此得名。


  起源于唐末五代时期,宋时初具雏形,明代发展至顶峰。


  中国古典家具的璀璨明珠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明式家具,而明式家具中最为耀眼的,则是圈椅。


  椅圈似天,圆而有形;椅面似地,方而规整,二者相加,宛如一方小天地。无数中外家具设计师想挑战它,至今仍无人超越!



  禅椅


  古代禅师禅坐时坐的特定椅子。


  源于禅宗文化,始于宋代。是寺庙、佛堂等特殊场合给禅师打坐的特定坐具。


  禅椅面宽,适合禅师盘腿而坐。


  禅椅的扶手和后背框架并非提供倚靠功能,禅椅三面的存在,起到隔绝外界的作用。打坐者坐于其上,可顿生一种遗世独立的心境,气定神闲,从容思考。


  官帽椅


  因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


  始于宋,发展于元明。


  分“四出头”官帽椅(又称北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区别在于搭脑与扶手是否出头。


  四出头官帽椅源于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态而得名。


  南官帽椅依据明朝官帽样式而成。


  太师椅


  唯一以官职命名的名椅。


  产生于宋代。


  古时常说的“稳坐太师椅”,便是指的这种椅子。


  关于太师椅的诞生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南宋,奸臣秦桧时任太师。一日,秦桧坐在圈椅上休息,不慎头巾坠落。侍候一旁的“马屁精”见状,便命工匠将荷叶托首安在椅圈上。秦桧很高兴,“太师椅”也由此得名。


  另一说法是由“文太史椅”演化而来的太师椅。“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后此椅归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内阁为相,系崇祯朝的太师。因“太史”与“太师”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师,所以就把这种椅子叫作“太师椅”了。



  玫瑰椅


  以花朵为名的座椅,颇有巧思。


  始于宋代,常见于明代。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方腿圆棱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


  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又称“小姐椅”,是古代小姐闺房的御用座具。


  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


  古代女子坐在此种椅子上,必须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体现大家闺秀的教养。


  皇宫椅


  始于清朝皇宫,以雕龙画凤为主,是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


  现在的皇宫椅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样式也变得丰富起来,不仅有雕龙画凤,还雕花鸟、人物和山水等题材。其数量也由固定的两张发展到六件套、十件套等十几种规格。


  座椅,传递着中国文明中的朴素与天真,诉说着人间的冷暖与变迁。


  座椅,“坐”与“倚”,透着绵延的中国文化!


 
标签: 椅子

本文标题: 中国八大古典名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70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