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暑假旅游打卡的8大中国传统村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7-26 10:21:53  来源:慢旅时光
核心提示:浙江绍兴,诸暨。这里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设诸暨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浙江绍兴,诸暨。这里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设诸暨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一起来看诸暨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全部8大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


  斯宅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东白山群峰在这里留下一片平缓狭长的溪地。村前一条小溪流过,连接山外的世界。


  斯氏古居闻名遐迩。溪流两岸散落居住的粉墙黛瓦住家,绝大多姓斯。百家姓上找不到的少有姓氏,在这里随意碰面就是。村落因唐末斯氏迁居至此开始营造,那时地名叫上林,诸暨称暨阳。传承至今延绵不断,斯氏后裔仍以“暨阳上林斯氏”自称。


  斯宅以“千柱屋”而闻名于世,又名“斯盛屋”。古屋正厅青石门额之上,用雅致的九叠篆体书写着“於斯为盛”。自清嘉庆年间建造已200多年时光,梅兰竹菊四兄弟分院筑居,999根柱子,36小天井,处处呈对称之美。类似一屋多院、兄弟同堂连住的大宅景象,在浙中山水间多处可见,聚族齐居,各家相对独立又以长廊相连,相互间走动均可“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2、诸暨市次坞镇次坞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次坞古村始建于宋代,地处诸暨萧山富阳交界地带,有着独特的地域人文和建筑文化,整个村落满满洋溢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历史悠久,风光绮丽。古村落是俞氏家族的繁衍聚集地,唐宋时就迁到此处,诸暨俞氏的根都在这里。坐落于三面环山腹地的次坞古村,依缓缓爬高的山势而建,显得错落有致,古色古香。


  次坞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


  百余米长的次坞老街有着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层层相挨、白墙黛瓦的古民居群,静坐在两条街巷的尽头,每栋风格和大小都不尽相同,次坞人称之为“中央宅”。高耸的墙头,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进式的围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两地的建筑风格。


  古村落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外新屋,三进七开间,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晚清次坞乡村教育家俞竞故居。屋内石窗和壁画甚为精美。次坞古村落里还有俞凤池故居、七马头宅、吉宅、福宅等均是重要的清、民国时的建筑,值得探访。


  3、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十里荷塘,千柱屋,周氏宗祠,悠远的古韵风情,源远流长。


  十四都村拥有500多年历史,十里荷塘沿路而生。十四都村为由原藏绿村、狮象村等合并而成,当年曾隶属藏绿乡,故也称藏绿古建筑群。


  当地周氏祖宗有记载的可上溯到1000年前北宋时期的周敦颐,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所以现在的十四都村的千柱古屋前长满了荷花,夏日风景尤其秀丽。村落始建于明朝贞德十五年,由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独自到此定居,开始繁育周氏子孙,距今已有500年,繁衍24代子孙。


  整个村落古建筑以马鞍山古民居与周氏宗祠为主,并称藏绿古建筑群。藏绿千柱屋,可与诸暨有名的古建筑-斯宅千柱屋相媲美,迄今保存完好。因建筑旁边山陵形似马鞍,故称"马鞍山古民居",共24个门堂,其中保存最完整的门堂为"谦吉堂","谦吉堂"为马鞍山古民居的主要组成部分。古民居的中央为门厅,为公共的用于举办婚丧喜事酒宴的场所。



  4、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


  溪北古村落,青山如半月环绕,别有一幅宁静古朴的美好样子。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依偎在吴峰山下,一座座古建筑就背靠吴峰山,面向龙泉江,以精美恢宏的13幢古民居建筑群落闻名遐迩,最大1幢有85房之巨,越中之地那些聚族而居的大宅家族生活,在这个村落里可窥视一斑。


  溪北村的古民居,气宇轩扬,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从屋檐到窗户,都无一不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不仅建筑精巧,而且文化深厚,无论是从屋上的雕刻还是题匾,无论是布局还是屋名,都显示出主人的深厚修养和不凡气度。


  溪北古宅中,最为出名的为新一堂和继述堂,占地面积总计达7000多平方米,分别建成于清嘉庆和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新一堂古建筑规模最大,这座由溪北徐姓第四代徐宁(1745~1819)建于清乾隆末或嘉庆初的古民居,有大小房间85间,总占地面积4602平方米。


  溪北古民居还值得一看的有孝义堂、德一堂、行五堂、燕翼堂、德馨堂、务本堂、聚智堂等。


  5、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


  十里坪村位于东和乡北部,白墙黑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有古桥流水,古祠遗风,犹如“世外桃源”。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自北宋年间开始,卓姓商贾来浙江经商定居于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如今的十里坪,现存有卓氏家庙、朱村老台门四檐齐等清代古建筑4处,其中卓氏家庙始建于乾隆35年,咸丰辛亥年重修。又称宽厚堂。卓氏家庙占地八百平方,格局和梁架结构遵循明代旧制,一进为接客厅,二进为戏台,三进为香火厅,整座建筑大气开放,结构简洁,装饰雕刻朴实。


  令十里坪名声大噪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乱弹”。据史料记载,西路乱弹诞生于明末清初的西路乱弹,经过清代快速发展,一百多年间,历经沧桑,从兴盛到沉寂,到复苏,古老的戏曲在十里坪得到了传承,焕发了新生。如今的十里坪村,重组了“西路乱弹”艺术团,“诸暨西路乱弹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是十里坪村的特色之一。



  6、诸暨市东和乡三坞村


  位于诸暨市东和乡,由朱坞、汪家坞、蒲里坞三个自然村组成,,四周青山环绕,河流清澈,风景如画,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三坞村中蒲里坞祠堂尤其闻名遐迩,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48年),是蒲里坞蔡氏祖先所建。


  祠堂正厅五间,两旁侧屋四间,下厅五间,完整四檐齐。正厅装饰美观,有故神堂“中间挂起敬畏堂”牌匾,前通族蔡氏在光绪年间“御前自卫”的直督牌匾。两旁还挂“文魁”“进士”四块大匾,祠堂下厅挂“蔡氏宗祠”匾,在天井道地建造了一个万年戏台,现状基本如原。


  另外村落的朱坞祠堂建于元代,古风浓郁,也值得寻访。


  7、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


  黄檀溪绕村西南而过,北毗连千亩良田,风光秀丽,人文深厚,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如今村落里以何为主要姓氏。据《暨阳檀溪何氏宗谱》记载,唐朝末年,轻车节度使何茂从山东青川前来越地任职,迁居花明泉乃为何氏先祖。据传,何氏后裔何蒙孙据何氏宗祠联语中有“看花明白水溪绕黄檀”之句,改村名为花明泉。


  自会稽山走马岗上谷岭一路直下的黄檀溪穿村而过,磐石磊磊,醴泉清清,使花明泉处处透着灵动之美。600余年寒来暑往,已在花明泉繁衍生息22代的何氏,始终遵循“不为外物所诱、私欲所蔽”“口不妄言,足不妄行,目不妄视,耳不妄听”“一存乎正”的祖遗家训,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村落内古风浓郁,有绍文堂、懌善堂、承先堂等古祠堂多处,有三联台门、何燮侯故居等古宅院16处,古井、古樟以及甩洞门多处,古道多以横铺石板为主,全村布满了极具文化特色的传统建筑。


  此外,在历史的传承下,许多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例如“赵家拳棒”、“桥灯”、“十番”以及“滚龙”。


  8、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


  上下文村。位于诸暨西南部大唐街道,一个以杨姓人家为主的古朴村落,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为暨阳蕾山杨氏后裔主聚集之地,古属诸邑十九都蕾山里及诸山乡、石渎乡等,历来有诸暨城西旺庄之誉。一个具有鲜明江南特色的明清古村落,整体格局设计了南北走向的四条长弄堂,东西向排列的八条横弄堂,纵横交错,呈现四纵八横格局。


  同时,古村落水系设置尤其良好。一河二塘四池分布其间。一河,即护厅河,呈长方形,为村民的主要洗涤场所。二塘即位于后厅(俗称堂楼)背后的两个涌塘。四池则分布于中厅四角。


  上下文村存有大量清代、民国的古建筑,走入其中,古风浓郁。马头墙、古戏台、匾额……村中有一处双柳庵,门楣上题有“高山流水”四个字,据说是大文人徐渭留下的手迹,可惜原字已毁。


  上下文村的杨氏宗祠尤其值得一访。祠堂大厅素有“诸暨北边第一厅”之美称,扬名远近。整座杨氏宗祠,粉墙黛瓦,马头山墙,徽派风格,三进五开间大厅门台长七米,宽七米,条石门槛,木雕大厅。


  上下文村的石渎溪,是五泄江的主要支流。溪上仍存有8座古桥。其中“祠堂桥”,桥长约14米,宽2米,为双孔三折边青石板拱桥,约建于清康熙末期至乾隆初期。此外溪上还有渎西桥、兴隆桥、上新桥、墅畈桥、美丽桥、溪对桥、平桥头等古桥,与石渎溪相依相生,沧桑中带着美好。


 
标签: 中国传统村落

本文标题: 浙江诸暨暑假旅游打卡的8大中国传统村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7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