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棂,通常指窗户上的格子,是窗格(窗里面的横的或竖的格),一般由窗框和竖向或横向的棂条组成,主要起到支撑窗纸或窗纱、装饰窗户的作用。
最早的窗棂是用竹子编制而成,后来逐渐发展为木制或金属制的。在玻璃还没有出现之前,隔扇门窗是用纸糊绢裱或者安装鱼鳞片来采光或是挡风遮雨的,为了避免绢被风吹破,需在门窗芯内装上木棂条,为糊纸裱绢提供均匀支点,由此产生了直棂窗。
此后,古代匠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各种由横、竖棂条组成的几何纹窗棂,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耐人寻味的窗棂艺术。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门窗逐步趋向舒适与艺术,窗饰上追求精致华美,从魏晋时期的直棂窗,到两宋之时的格子门窗,再到明清时代的支摘窗、槛窗、隔扇等,窗棂越来越复杂,图案越来越精美。关于窗棂的分类与介绍如下:
(1)直棂窗
直棂窗起源较早,是中国传统窗式的一种早期形式。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直棂条组成,棂条之间没有过多的装饰,简洁规整。形式较为古朴,制作相对简单。在早期建筑中较为常见,具有简洁大方、通风良好的特点。其线条笔直,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
(2)格子窗
格子窗的窗框内有纵横交错的棂条,形成各种格子状的图案。棂条可以组成方形、菱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的格子。图案丰富多样,装饰性强。通过不同的棂条组合,可以创造出各种精美的几何图案,增加了建筑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采光和通风作用。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中,既可以作为窗户使用,也可以作为室内的隔断或装饰。在北京故宫建筑群最为常见。位于河北省涞源阁院寺文殊殿的格子窗,其正门的两处辽代菱花格子窗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堪称木雕孤品。
(3)支摘窗
支摘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支窗,可以用支杆支撑起来;下部分为摘窗,可以摘下。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通风和采光。支窗支起时可以增加室内的通风量,摘窗摘下方便清洁和维修。在功能上,既可以满足日常的通风采光需求,又便于使用和维护。在传统建筑中,支摘窗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
(4)槛窗
槛窗通常安装在槛墙之上,与门的高度相近。一般由窗框、格心、绦环板和裙板等部分组成。通常较大,采光和视野较好。装饰较为精美,格心部分可以有各种雕刻和装饰图案。常用于宫殿、庙宇、园林等大型建筑中,既能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又能增添建筑的庄重和华丽感。
(5)隔扇
隔扇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构件之一,中式建筑房门多采用隔扇门,从皇家建筑到民居建筑,隔扇门是最为常见的。隔扇门可开、可关、可拆卸。当它开启的时候可以引入天然光、自然风,当它拆卸后,又可以将室外的空间和景色引入室内。
隔扇门的格心部分为了采光的需要,采用透空的设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平棂是用细木条拼接组成,最简单的是直棂;第二大类,菱花格心,是在木头上雕刻出镂空花纹,做工复杂.等级也较高,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隔扇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