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区域的特色小镇正在蓬勃建设中,首批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又以华东地区最为密集,共39个,约占127个小镇的30%。当前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特色小镇的建设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设几个新区、建一些特异风格的建筑等形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诉求。
戴德梁行北中国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王晨指出,在特色小镇的“小镇”方面,应注意到小镇的城镇功能完备性,除产业功能、旅游设施外,应具备居住及其他城镇配套的自我满足。信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梳理了特色小镇容易失误的五大方面,给小镇运营者提个醒。
失误一、没有策划
先有策划,后有规划,必须以策划指导规划。不是规划没有用,而是不能一步到位做规划。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诸如市场分析、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等,当然要由策划公司来做,如果一步到位让规划公司直接出方案,只能是不断改来改去“洗煤球”,最后勉强定稿,如果照此开发建设,后果可想而知。
失误二、生搬硬套
有些人山寨惯了,懒得独立思考,克隆成风。最近很多人跑到杭州学习考察特色小镇。浙江的特色小镇,如基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其出现离不开浙江独特的产业环境与发展阶段。有人在一线城市整合一点基金类的概念素材,就在全国各地到处圈地搞基金小镇,其实适合搞基金小镇的城市没有几个。
特色小镇的某些内容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全盘复制。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一个好的特色小镇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
失误三、创新过度
有人为了突出特色小镇的“特”,创新过度,过犹不及。
最常见的是片面理解“差异化”,认为差异化就是要做到绝对的唯一性和排他性,这是个可怕的认知误区。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有的专家可能是为了显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恨不得总结出108种特色小镇,囊括各种稀奇古怪,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明觉厉。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分类,主流的特色小镇就那么十来种。过度追求标新立异,容易把小镇搞成非主流的很小众项目,走进窄胡同。
还有一种过度超前的情形是,有些企业做特色小镇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综合实力。项目要“因时、因地、因人”,人们通常重视“因时”“因地”,忽视了“因人”。
失误四、只玩概念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不是房地产,不能本末倒置。
有些开发商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特色小镇的概念,其实只是换了马甲的房地产。等到“伪特色小镇”原形毕露,政府生厌,开发商可能也拿不到后续的土地。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形,企业被政府的“优待”吸引。比如,政府要打造某名人故里(如刘伯温小镇),或者某特产主题(如香菇小镇),就规划了相关特色小镇,并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这种情形下,企业看中政府的“优待”而忽视了市场的可行性,如果投资者没有深入分析,一冲动就进去干,很容易被套牢。
失误五、盲目选址
特色小镇投资过热,会导致一些人丧失正常的理性判断,在抢地大战中,盲目拿下一些其实并不合适的用地。
有些地块生态环境的确不错,看上去很美,却是投资陷阱。特色小镇不是传统的旅游地产,其核心是发展产业,选址不能像旅游地产那么随意。更何况,上一轮旅游地产热潮中因选址不当而半死不活的项目还少吗?
特色小镇的选址,有两种理想的情形:一是位于大都市圈,并有轨道交通或城际快速路与主城连接,这是特色小镇的首选;二是位于大型旅游目的地,有良好的可介入性,并有足够旅游人次流量支撑(或在开发期内有巨大增长潜力)。(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