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影响力的重要资源。我国此次入选的7个乡村在地域、文化、发展模式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充分勾勒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就的结构图。它们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多样性与活力。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乡村如何借助“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文旅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云南阿者科村
阿者科村坐落于海拔1800多米、拥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哀牢山顶、梯田云海深处,阿者科村51栋挂牌保护的哈尼族传统民居建筑——蘑菇房高低错落,青石古道相连,形成了独特“云上梯田人家”村落景观。千百年来,哈尼族探索保留由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方式,与自然共生创造延续独特的哈尼文化和农耕文化。
(图片:阿者科村丨来源:元阳县委宣传部)
文旅融合焕发梯田上古老村落的新活力。依托自然风光、古村落民居和独特生产生活方式,阿者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与当地特色景观、民居、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有机结合,主客共享、居游同乐。2019年2月运营以来,阿者科村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4.1万元。
创新运维以旅兴村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阿者科村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和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优势,实施“阿者科计划”,通过全体村民参与的“内源式村集体主导”发展模式,以绿水青山为形,以乡愁乡韵为魂,发展乡村旅游,盘活了村庄资源,带动了群众增收,促进了农耕文化传承,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阿者科村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价值。
二·福建官洋村
官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九龙江西溪上游,悠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灵山碧水构成了生态官洋的优美景观。官洋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大观园”,土楼山歌、客家传统工艺等代代相传。
(图片:官洋村丨来源:清新福建)
活化利用,旅游激活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官洋村通过活化利用改善土楼内部环境和使用空间,添加公共空间与休闲业态,土楼民宿、土楼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逐渐兴起,主客共享。与土楼密切相关的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通过土楼音乐秀、画舫船水舞表演、水幕电影等创新表现焕发新的生命力。在逛古村、住土楼、过民俗、尝美食的体验中,土楼与客家文化不断被感受、理解、传播。
主客共享,乡村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沃土。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有效带动官洋村住宿、餐饮、商贸、艺术创作、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供销两旺,吸引众多青年返乡创业、来乡就业,带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一批批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一批批“新土楼人”扎根于此,官洋村正在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中实现乡村振兴的蓝图。
三·湖南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坐落在湖南湘西武陵山腹地,是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村中有十八个溶洞而得名。十八洞村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山林青葱,涧水幽碧,苗族、土家族、汉族交融共生,传统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传承有序。
(图片:十八洞村丨来源:文旅湖南)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也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发展的窗口。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原生态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山、水、林、田、溪、洞等旅游资源转化成可供游客观赏和体验的旅游产品,为农民带来了资源性收入,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旅游助力乡村脱贫之路。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八洞村深耕人文沃土,在保留古苗寨风格基础上,修缮苗族古民居,修葺古驿道,增设苗绣体验馆、农家乐和苗寨民宿等文化体验业态,开展过苗年、吉客节、拦门酒等众多主客共享的民俗活动,游客与村民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促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幸福共享。文旅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十八洞村正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振兴新图景,并为全球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
四·四川桃坪村
桃坪村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岷江上游杂谷脑河畔的高山峡谷间,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桃坪村拥有2000多年历史,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见人见物见生活。桃坪羌寨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羌族聚居区,以其迷宫般的古建筑群,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地下水网、鱼脊背碉楼等景点令人赞叹不已。当地居民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每逢节庆,盛装打扮聚集在桃坪羌寨,赛歌赛舞欢度节日,悠扬的“花儿纳吉”、热闹的“羌族莎朗”、神秘的“释比绝技”、古老的“羊皮鼓舞”等轮番上演。随着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提升,这些技艺不断以新的表现形式丰富着生活,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秉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桃坪村充分挖掘自然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吸引国内外游客住寨子、品美食、赏民俗。碉楼营造、羌绣等传统工艺衍生的研学产品和文创成为热门业态,广受游客欢迎。当下,桃坪村以桃坪羌寨景区为核心,不断深化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致力于构建一个集农业采摘体验、民族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康养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体系,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桃坪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图片:桃坪村丨来源:四川交通广播)
五·安徽小岗村
小岗村位于淮河中游南岸,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淮分水岭之上,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凤画、凤阳花鼓、凤阳民歌等传承有序。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序幕,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深深印入小岗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中。
(图片:安徽小岗村丨来源:四川交通广播)
与时代同行,文旅助力跨进“富裕门”。小岗村持续擦亮“改革村”品牌,坚持生态优先,近年来大力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向国内外游客述说中国农村改革的艰苦历程与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小岗品牌带火乡村旅游,2023年小岗村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较2016年增长116%。
与改革同频,产业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小岗村围绕“旅游+”,打小岗牌、搭文化台、唱经济戏,做发展文章。紧扣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消费需求,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研学、开办乡村民宿。目前,小岗村培育旅游企业17家,有商铺、农家乐80家,全村一半村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改革开放精神融入发展血脉,文旅产业持续催生发展活力,小岗村不断彰显着当代中国乡村的精气神。
六·浙江溪头村
溪头村位于中国长三角西南部,地处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1400余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泉青瓷,葆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态古龙窑群,木偶戏、点茶、黄粿制作等传统文化世代相传。近年来,溪头村聚焦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逐渐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村。
(图片:溪头村丨来源:宝溪乡人民政府)
古韵悠长,文化遗产成为旅游发展新动能。作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传承地,溪头村有世界上最大的古龙窑建筑群。溪头村依托青瓷文化,对古龙窑进行精心修复,以“文化激活+产业带动+专业运营”模式,建立“不灭窑火”共富工坊,打造开窑仪式观演、非遗技艺体验等场景,每年举办50余场“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体验活动。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跨区域联动合作等方式,共富工坊开发传统工艺体验、休闲观光、研学教育、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打造瓷源文化传承空间、现代艺术创作基地、瓷艺特色文化节庆、龙窑文化演艺品牌。同时,溪头村还原生态河床,恢复花街古道等30多个乡愁场景,让人们再度看见百年前的古村风貌。
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高人气。截至目前,溪头村累计开展“不灭窑火”“溪游寻瓷记”“全国乡村春晚大集”“环浙骑游天空越野赛”等特色活动200余场,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23年累计带动就业460余人,人均年增收达2.1万元。随着文旅深度融合,溪头村吸引国内外游客广泛关注和深度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通过小山村跨越了国界,为世界人民所共享。
七·山东烟墩角村
烟墩角村位于山东半岛东海岸,依山傍海,这里生态环境优渥,是亚洲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烟墩角村历史文化深厚,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基地,有沿海传统民居——海草房,是渔家秧歌、海草房营造技艺等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之地。
(图片:烟墩角村丨来源:荣成文旅)
烟墩角村的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被称为“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2005年起,烟墩角村将海草房民居院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将文化保护写进村规民约,对海草房进行维护性抢修和保护性开发,渔家民宿、海草咖啡、渔家美食等旅游业态逐渐兴起。目前烟墩角村已经拥有海草房民宿和渔家乐70多家,60%以上的村民干起了旅游业。沿海地区村民与海洋环境互动共生,以烟墩角村海草房等为代表的文化传承推动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焕新,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篇章。
文旅融合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各地积极落实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和美乡村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