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需要规划(画),如果乡村非要规划,一定是不断往复、反复纠错、螺旋前进的渐变式、迭代式规划,乡村的美好是运营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
到传统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精华和灵魂。体验前人先辈遗留下来的人文环境、民俗风情、乡愁记忆,让游客置身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中,给游客以新奇、震撼、怀旧、悠闲的生活体验,这深深的刺激着当下的有钱有闲阶层。
然而,传统村落开发注定是一场博弈!传承保护与现代化开发、配套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发商与原居民、开放与封闭、复古与创新、盈利与公益等等,深深考量着开发者的眼界、胸怀和承受力。
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工商资本,都应放低身段、尊重乡村、尊重沾染泥土气息的艺术与生活智慧,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乡村文化的重建,而不是带着骨子里的高人一等,到村里施助或者越俎代庖。
当我们在谈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时候,当我们追忆童年、童趣的时候,当我们留恋乡野、田园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这是城里人要的生活,不是农村的农民。
农民就生活在那样的氛围里,他们如鱼得水。反而是岸上的羊——我们城里人,急于跳入水里。
我们一次次谈到要带动农民致富,要带动农民建设美丽新农村,那么,如果缺乏系统的运营体系,不能让农民受益,农民最终会排斥乡村旅游开发。
道理很简单,这是你们要的生活,不是我的。更何况,如果受益的只是部分非农民,那么农民不但要承担外来资本投资失败的后果,还要忍受人文生态、自然生态被破坏的打击。
乡村开发,无形中筑就一座新的围城。
庄主学院的乡村文创课程,有幸请到了来自台湾大叶大学的黄柏龄教授。
柏龄教授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山村,一位老汉正在放羊。这时,一位从外面来的年轻人告诉老汉,他知道老汉一共放了多少只羊。还不等老汉回应,年轻人就用各种仪器扫射老汉放的这群羊,然后告诉老汉,他一共放牧着150只羊。然后,年轻人说:我告诉了你一共有多少只羊,是不是要送一只羊作为答谢呢?年轻人说完,不容置疑抱起一只羊就放到了车上,扬长而去。
老汉呆呆的看着,然后告诉他孙子:这个人莫名其妙的来告诉我我有多少只羊,然后还要我答谢他,答谢也就答谢了,你说他干嘛把我的牧羊犬抱走呢?
是的,你弄明白了乡村人需要啥吗?是的,你搞清楚了城里人需要啥吗?是的,你知道自己需要啥吗?
是的,乡村不缺景致,乡村缺的是活力。而活力的营造,靠的是产业支撑、功能配套、营销推广、温情传递、大众参与、文化创意、时尚引领。
从另一维度来说,乡村不需要规划(画),如果乡村非要规划,一定是不断往复、反复纠错、螺旋前进的渐变式、迭代式规划,乡村的美好是运营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
乡村有几千年未变的生态环境,圆满、知足、和谐、幸福、快乐!可是,越来越多的自以为是的侵袭着、干扰者进入乡村,
应该说,这些胡乱拼接、肆意嫁接、盲目融合的所谓开发者、服务者,终将付出代价。
乡村留下的,一定是那些对乡村更具敬畏精神的、更热爱乡村的。
同外来者抱走农民的牧羊犬不同的是,乡村开发还有另外一群需要警惕的人:他们一味施舍,一味给予,一味帮助,一味的以自己的方式去搞所谓的乡建。
抱走牧羊犬的开发者只是搜刮者,得利既跑。那些投身乡村的施舍者,却以自己的奉献和无私伤害着乡村。他们是善意的,却在助推恶果。
几个旅行者跟随反盗猎志愿者走进可可西里。一只可爱的小藏羚羊,忽闪着好奇的眼睛,尾随者一行人。萌萌的小家伙打动了旅行者,他们纷纷拿出食物给小藏羚羊吃。就在此时,反盗猎志愿者一声大吼,吓跑了正欲吃食的小藏羚羊。
旅行者向志愿者表达不满,而志愿者的回答令他们震惊——藏羚羊不能习惯你们的善意,在这里它们面对的人中,很多是盗猎者——那些人会用同样的善意作诱饵来捕杀藏羚羊,只有让它们习惯远离人类,才能安全。
乡村开发者,但愿我们不要被当做异类,成为乡村人远离的对象。
如果想不被远离,就要进行参与式、协助式的乡村开发,努力进行“共利共好”的社区营造,这一点,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作者:木尧
来源:木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