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生活情怀的民宿,让民宿主人和住客都沉浸在梦想的绮丽星空中。今天的民宿因为生存的压力,已经逐渐沦为商业的奴隶。虽有文化的外表,却无文化的内核。
民宿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怀,从古至今,这种情怀都在各个时代泛滥,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他们一边归隐山林,一边自建房舍,纵情山水,诗酒为伴,这才是民宿该有的生活。在古代,有几座民宿,因之其人,终成千古流传。
第一座:苏东坡的情怀
苏东坡在黄州当官的时候,常常出游,滚滚长江东逝水,也让这位名人产生了灵感,便在长江边上修筑“雪堂”,房舍刚刚建好,就遇到普降大雪,便因此而取名,并在四壁绘雪,堂如其名,高雅至极。
苏东坡的“雪堂”名声在外,更让苏东坡爱上这种极具民宿风格的房舍,后来贬到岭南的惠州,又建起了“朝云堂”、“白鹤居”,还有名字怪怪的“德有邻堂”,取自孔子的一句“德不孤,必有邻”;后来在海南岛上建“桄榔庵”。如果苏东坡在现代,必是民宿的忠实爱好者。
但苏东坡略受贬斥,又是个众所皆知的清官,所以建立这些民宿的钱来自何方呢?原来苏东坡作为文学大家,举国士子皆为仰慕,就是走到哪里,若是想要建立民宿,当地的官员和雅士们,皆倾囊相助,跟现代的众筹民宿相当类似。
第二座:杜甫的自由
今天的所谓民宿,也大多远离城市,建于山野荒原之间,大抵是有着如此的情怀的。而在杜甫的思维中,所谓有竹有泉,隐于闹市,才是好房子。杜甫的思维,更接近于现代人。既要有情怀,还得生活方便。即是大隐之人。
在成都有一座杜甫草堂,即是当年杜甫亲自修筑的房舍,杜甫在这里居住,开辟花圃、菜圃、药圃,筑起藤架,建草亭,还掘井挖塘,颇具乡村田园的秀丽风光,是最美的精神家园。
良辰吉日,杜甫邀三五好友,在草堂中钓起几尾鱼,在家中架起柴火,蒸煮而熟,大家觥筹交错,喝几口小酒,上几盘小菜,别样的生活,别样的自由。
第三座:陶渊明的农耕
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隐士中的集大成者,受到后世的推崇。但被大家所忽略的,陶渊明的房舍以及他的生活,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民宿理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爱菊花,便在家门口种上菊花。想吃豆子,便在家门口种上豆子。这是所谓的无污染纯天然式的农耕生活,浪漫而亲切。
有趣的是,陶渊明虽有民宿的理念,却不懂农耕的技巧,这跟现代人很相似。“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无语的陶渊明先生,坐在自家小院中,想到自己的种植技巧,不免也会偷偷发笑,最多喝几口酒,聊以慰藉。
第四座:王维的土豪生活
后人对王维的评价是,超凡脱俗,秀逸清高,也就是进的了朝堂,当得了隐士。修的起民宿,还过得好生活。
王维对山水之热爱,与古之雅士名人相比,都要过之。重要的是王维还不缺钱,他对城市的生活对官场的斗争,肯定是相当痛恨的。要找到一个逃避的地方,不如自己修筑一座园林。辋川别业就是王维的著名作品。
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谷中,王维来到此处。根据山水之势,风水之理,自行设计了这座天然园林,这里依山而建,有丛林,有泉水,远可观蓝天白云,近可赏清野小溪,就如同王维的诗画一般,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又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从建筑园林的艺术,到文人从改造自然中的逃禅,都是处理空间的艺术,王维的民宿更像一个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