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来说,民宿是对历史、人文的回归和感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怀。古时文人墨客都有归隐山林的梦想,放在现代,估计争相做开了民宿,他们会把民宿做成什么样呢?
唐宋时期:唐朝时,王维的辋川别业是民宿最初形态,它集住宿、餐饮、采摘、垂钓、游览等功能于一体,是文人墨客的休闲庄园。到了宋代,旅栈业十分发达,《东京梦华录》中对北宋东京城的旅馆业有诸多记载,大相国寺周边是旅店集聚区,还有“无比店”等规模宏大的邸店。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加,民宿在城镇和交通要道更为普遍。江南地区的一些古镇,如周庄、乌镇等,出现了大量以家庭为单位的客栈,为往来商人、游客提供住宿。
古代民宿的经营模式
提供多样化服务:除基本的住宿和饮食外,还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照顾生病旅客、帮助旅客联系官方渠道办理业务等。部分民宿还提供自助餐饮服务,为客人提供简单食材和炊具。
特色化经营:古代一些民宿会根据自身所处环境或主人的文化背景,打造特色主题。如王维的辋川别业以禅意主题为主,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吸引文人墨客前来体验禅意生活。
古代民宿的建筑风格与布局
地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的民宿建筑风格迥异,江南地区多为粉墙黛瓦、砖木结构的建筑,如标准的江南古民居建筑风格,“四水归堂”布局,木梁承重,砖砌护墙;北方地区则多为四合院形式,以砖石结构为主,注重保暖和防风。
注重居住体验:一般会有独立的院落,客房布置简洁舒适,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如桌椅、床铺、盥洗用品等。一些高档民宿还会在客房内摆放书画、古玩等装饰品,营造出高雅的居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