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4-01 13:50:4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写意山水的风格。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写意山水的风格。


  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主张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在两千年前已经盛行。孔子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把自然山水之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认为人们之所以热爱自然,喜好山水,是因为自然山水具有和人品质相似的品性。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崇尚自然的先驱,提出“天地有大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力称颂大自然的壮美,把自然山水之美提到精神自由,心灵解放,物我超越的境界,认为清静无为、无欲、无念,才能保持一种澄澈的心境,从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追求“天道”、“人道”同一的自然观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文人对自然山水的醉心和向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向往自然、醉心丘壑、隐世脱俗蔚然成风,成为时尚。这种寄情山水、超然自得、虚无放荡的魏晋风度,促进了山水画,田园诗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隐逸思想流行,情寄山水,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一直是文人士大夫力图摆脱世俗尘网所追求的归宿,他们带着这种超尘脱俗的隐逸思想营造园林,作为隐居山林的世外桃源。



  沧浪亭,苏舜钦所建。他用沧浪之水的清浊,表示“迹与财狼远”摆脱官场沉浮和“潇洒太湖岸”寄情山水的心迹。


  网师园,为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的退隐别业。筑园有“隐居自晦之志”,他以“渔人”自比,网名“网师”中包含了对《沧浪之歌》中渔父的超然之志的羡慕。


  拙政园,为明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效法西晋潘岳隐居所建。取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园名,含有仕途不济,弃官归隐的感叹。



  “枕波双隐”的耦园,取意于晋张协《招隐诗》“结宇穷岚曲,耦耕幽薮阴。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园中有城曲草堂,织廉老屋,表示了两江总督沈秉成辞官后夫妇双双隐居归耕之意。


  留园,怡园多了一点游目山水,醉心林泉,颐性养寿的隐逸心态。


  隐逸思想一直是苏州文人山水园造园思想主题的主导方面。因此,苏州园林所表现的品格必然是淡泊、平和、素雅和恬静,与皇家宫廷园林的华丽,辉煌风格形成显著的反差。园林营造中因地制宜、力求与自然融合的亲和态度,成为重要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文标题: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88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