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是清静之地,是穆斯林礼拜真主的所在,是“信士的家”,是“后世的市场”。清真寺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礼拜堂、礼拜院、回回堂、回教堂、清教寺、真教寺、清修寺、清净寺、礼拜寺都是清真寺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的名称。
在古都西安的繁华之中,隐藏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西安清真大寺。它不仅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圣地。它就是化觉巷清真大寺。
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古都西安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座寺庙见证了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见证了西安这座古城的变迁。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该寺东西约长250米,南北宽50-80米,总占地面积一万二多千平方米(约二十多亩),建筑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是国地最大的清真寺(新疆喀什的艾迪嘎尔清真寺占地面积较大,但建筑面积不及西安化觉寺)。该寺因坐落于化觉巷内,外界称其为“化觉寺”,又因该寺是西安最大的清真寺,民间直呼其为“大寺”。
据寺存的一通石碑“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其文记述“遂命工部督工官罗天爵董理匠役,创建其寺,以处其众”。寺存的另一通“敕赐清修寺重修碑记”记载,“但考其寺之颠末,其初创立于唐之天宝元年三月,……宋靖康二年,差指挥佥事阿讨拉督工重修……”。依次叙述了元至正二年、元延佑二年以及明成化二年和十八年的几次重修的事由、经过及主持重修人的姓名。
寺中的木结构大牌坊,拥有近400年历史,高达9米,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董其昌手书的“敕赐礼拜寺”
石道铺砌芳树荫,百年古筑释心音。
化觉巷楼依寺韵,衙门北院赋新吟。
全寺院共分四进院落,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徒做礼拜时必须面对圣地麦加,麦加位于中国的西方。这座清真大寺既体现了伊斯兰教寺院的特点,又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而独具特色。
清真寺第三进院,中央是醒目的“省心楼”,一座三层八角的古楼阁,是“穆安津”(宣礼员)召唤穆斯林前来清真寺礼拜的最高点,所以它又叫作“宣礼楼”。
楼下四面开门洞可穿行,一楼六面砖壁上均有雕刻纹饰,地面中心嵌有石雕二龙戏珠。省心楼与北京牛街的礼拜寺邦克楼,都是我国境内邦克楼的代表。
唐宋以来,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陆续进入中国,长期交往共处,互通婚姻,繁衍生息,世代定居,逐渐融合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进入首都西安,开设了许多与中国文化相融的清真寺,“西安清真大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西安清真大寺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每逢宗教节日,寺内都会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信徒们虔诚地祈祷,氛围庄重而神圣。这里不仅是信徒们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在西安这座古都中,清真大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伊斯兰文化的光芒。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如果你来到西安,不妨来这座古老的寺庙走一走,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