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宅戒珠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南麓,是仰慕者追寻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故里足迹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在西街上,蕺山街北端。依山临街,幽偏适中,寺内殿廊洁净,佛相庄严,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原为晋王右军王羲之别业,寺内现辟有王羲之陈列室,为中外游客所瞩目。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羲之随家族自鲁迁越,其居住地即在蕺山脚下的戒珠寺。王羲之为官后,此处住宅仍然留用,所以又被称为右军别业。古宅所以名称戒珠寺,还得从一段历史故事讲起。相传王羲之住在此宅时,曾失落一颗自己非常喜爱的明珠,当时怀疑是一位与他过往甚密的老僧所窃。
老僧得知自己的友情被怀疑后,也不作任何解释,只是郁闷不乐,最后含愤而死。事后发现,明珠原为王羲之家中的白鹅所误吞。王追悔莫及,自此他戒绝了玩珠之癖,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人,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园的山林一并捐给了佛门建寺庙,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戒珠寺”,悬挂门上,用来悼念僧人也告诫自己。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
唐大中六年(852)改称“戒珠”,取戒律洁白、又如珠体之意。一是取《法华经·序品》中“精进持净戒,犹如获明珠”之禅意,二是阐明舍宅之本意。
原寺前有墨池、鹅池,寺前有上方院、卧佛殿、竹堂、雪轩和宇泰殿等。现尚存墨池、山门、大殿和东厢房。戒珠寺头山门坐的是一位头戴纶巾、身穿朝服、脸色白净、留着三绺长须的官员,两个侍童分列左右,一边的侍童捧着一叠书,另一边侍童抱着鹅。这位端坐的官员便是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书法家王羲之。
后王羲之西归,其子遵乃父遗命,将尸体涂以火漆,继续尽其职守,奈火漆难以防腐,后遂以塑像代之,故与他寺独特。
一千多年来,戒珠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现存的山门、大殿和东厢房等均是1924年的建筑,时间不算太长,只有大雄宝殿院内围墙边摆放的两只石狮据说是东晋时期传下来的老物品。
山门楹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须用这样庄严。”原为张大千所撰写,“文革”遭劫,现是后人重书。1983年,戒珠寺重新修缮山门、大殿和寺外的墨池,并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恢复为佛教场所,2009年又进行了部分扩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少人千里迢迢去绍兴,不为佛祖只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