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小镇、云栖小镇、科技小镇、养老小镇……近年来,各地依托自然和社会禀赋,建设的一批特色小镇正在快速成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千镇一面、造城基建等现象。有专家表示,特色小镇不是造城运动,其核心竞争力是特色产业运营。引入社会资本不是单一解决资金需求,而是依托社会资本的行业经验完善产业运营,保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特色小镇”的表述早期出现在浙江省政府的相关文件中:非镇非区的多功能创新空间。此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打造1000个左右具备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年7月份,住建部公示了第二批全国276个特色小镇名单,至此全国被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的共计403个。
一批以鲜明产业形态、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小镇正在茁壮成长,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区的特色小镇一哄而上,掀起了新一轮造城运动,容易千镇一面。部分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大包大揽、大拆大建,一些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引领,面临类房地产倾向。”日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在“2017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如是说。
杨永恒认为,完善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开发与保护关系,要防止过度开发;二是短期和长期盈利的关系,特色小镇很难赚快钱;三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关系,政府跟企业协调好建设和运营,满足百姓需求。
有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我国近半数的特色小镇主打“旅游”概念,寄希望简单复制所谓的“成功”案例,但效果差强人意。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项目主任周凯波表示,要让特色小镇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不能用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去开发乡村。
他表示,特色小镇在建设之初,首先要有精准的策划报告,选择好明确的定位;其次,要有适合当地人文环境和市场特色的产业运营报告,这并非是一线城市的产业在县域里做简单复制;三是在土地开发利用上,要有土地开发利用报告,很多土地因属性原因不能被使用。
“特色小镇要区别两大模式。一是特色小镇发展区别于地方债,目前一些PPP项目失去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区别于房地产,不能依托房地产销售作为整体的资金回收和回报。”金诚集团董事长韦杰表示,特色小镇不是地方债,不是变相房地产,而是以核心产业为发展基础,并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打造区域美丽宜居环境。
韦杰认为,如何打造核心产业、引入配套设施、形成小镇生态圈,是亟待思考的内容。在产业培育和发展上充分创新,使每个特色小镇都独一无二。在内部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上具备可复制性,最大限度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文/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