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大慈恩寺位于古都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始建于晋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印度僧人达摩笈多等曾住寺内译经。唐玄宗开元年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元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密宗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也成为了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
香积寺:香积寺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唐高宗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取名香积寺。历史上,香积寺曾多次遭到破坏又历经多次重修,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系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存十一级,高三十三米(据载原为十三级)。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品。
青龙寺:青龙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废。传说,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公主果然痊愈。于是,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日本著名留学僧空海法师事惠果大师于此,后成为创立日本真言宗之初祖。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寺院,每年四五月,樱花盛开,春色满圆,姹紫嫣红,风光异常。至今,青龙寺也以它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卧龙寺:卧龙寺在隋朝时被称作“福应禅院”,唐朝时期,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后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兴教寺:兴教寺位于西安南郊,是唐朝樊川八大寺院之一。唐末,兴教寺因战乱被烧毁,惟一幸存下来的是玄奘和他两位弟子的舍利塔。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则为民国时期重建。
广仁寺:广仁寺1703年由清圣祖康熙帝敕建,是陕西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建成后,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活佛、喇嘛路过陕西时,均住寺瞻礼。由于广仁寺所承藏传佛教黄教密宗,寺内用藏语诵经咒,每逢农历十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举行纪念宗喀巴成道日灯会,善男信女纷涌而至,寺内钟鼓齐鸣,梵呗振耳,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十分热闹。
华严寺: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之一。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
净业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上,距西安市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净业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南约17公里处的黑水峪中,被誉为黑河明珠。仙游寺原为隋代的仙游宫,隋文帝常在这里避暑,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改为三寺,现存二寺,分隔黑河两岸。这里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轶闻遗迹,其中有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马融、唐代王勃、岑参、李商隐、朱庆余等,特别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一气呵成写下了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长诗《长恨歌》,成为世代相传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