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的样板试验田,被视为破解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动能转换问题的重要路径。尽管不少专家在各大论坛上呼吁要给特色小镇降温,但是其建设热度仍旧不减。
在这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众多的开发商瞄准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机遇,一些地方政府也给予特色小镇各项支持。其中,房地产企业在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时,如何确保特色小镇建设不走样、不变形,成为探讨的热点。
打造宜居宜业的小镇载体
由于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率约为57%。而据预测,在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到2030年会达70%左右,“所以未来中国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和各类城镇。”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中心主任徐林在出席8月24日的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上如是说。
其实,自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导向、各行各业的热情参与均预示着这个新市场的巨大可能。
据梳理发现,当前的特色小镇主要有“政府版特色小镇”和“市场版特色小镇”两种模式,前者主要以政府规划为主,后者则由房地产开发商操盘。
对此,徐林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在特色镇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地区存在政府和国有企业大包大揽的现象,有的政府会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急功近利的想法,扭曲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和市场运营行为。二是民营企业主导开发,在盈利模式设计上存在问题,短期内的市场需求没有太大前景。三是房地产化,由房地产公司主导开发,实际上把地圈下来做的却是房地产开发,而特色镇真正需要的发展内涵缺失,这样的模式很难聚集要素和人口。”
因此,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在未来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徐林表示:“特色镇需要打造的首先是一个宜居宜业的空间载体,在这个空间载体里,要有好的生存空间,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能够在这里待得住。第二是各级政府应该扮演合理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引导市场主体从事特色镇建设和运营,不要包办一切。重在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能提供好的服务。第三还是要防范特色小镇房地产化。”
房地产建小镇转型是关键
当房地产企业过于积极后,“会让有些地方的造城运动和千城一面现象加重,还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大拆大建。此外,有些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引领,甚至有房地产的倾向。”
在徐林看来,特色小镇的建设有企业加持并不是坏事。他指出:“企业去做开发没有什么不好的,企业对一个地方能不能做开发,做出来的开发能不能挣钱,会有自己的市场判断,我们很难去判断对错,但是需要满足基本规律,如果不能吸引创新创业的要素,这样的镇我觉得也很难发展起来。”
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分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路兴也表示认同:“特色小镇发展一定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可以为特色小镇建设搭建一个路径平台、构筑一个物理空间。”
如何能让房地产企业更好地服务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认为,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转型的路径,但是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加需要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开发不像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它的管理周期很长、规划建设周期也很长,因此开发商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想短期套利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特色小镇。”冯奎说。(文/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