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台州桃渚:山水诗意在乡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11 13:24:21
核心提示:  作为古代军事置地的桃渚城,城内的街巷一直保持着明代的格局,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桃渚街。在柳氏宗祠小巷前侧倒有清同治十二
  作为古代军事置地的桃渚城,城内的街巷一直保持着明代的格局,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桃渚街。在柳氏宗祠小巷前侧倒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台州协左营守备醴陵黄瑞清立《重建桃渚左营守备署碑记》石碑。

  地理档案

  桃渚位于临海东南部桃渚镇。四面青山,有石柱山、南门岭等。玉带溪环绕城廓,桃城内有郎德丰、郎家里、金家里、旗杆里、明石经幢、城头明“眺远”、崇祯四年“镇海”摩崖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崇文将军题的“胜景”摩崖石刻。桃渚古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

  桃渚古城,三面环山,自明初修建卫所起,才渐为海滨集镇,当地百姓围垦海涂,于悬渚处广植桃树,桃花映红半边天,桃渚之名由此而来。至今,桃渚还保存着古堡式的城池。一座城堡就是一个村落,因人居住在城里,名曰城里村。


-西门

  桃渚城,面积不大,到今天为止还保存着全部城墙和城门。西门外又有一条延伸的老街叫西门街,近百米,宽在三米左右。清咸丰九年(1859)为黄宗岫妻杨氏立“永树千秋”坊,为石构四面组合牌楼,遗址今在桃渚城外村菜场处,文革时期拆毁。西城门上镌刻有“桃渚城”石碑。

-南门

  桃渚,乃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专为抗倭设置的千户所。当年是台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驻军基地,并不在今天的位置,而是在东面的上盘镇下旧城,后来迁到中旧城。并于明正统八年(1443),由户部右侍郎焦宏督造。建成了一座“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极为坚固的石城,为新的桃渚卫所,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又开城门。

-郎家里民居

  桃渚古城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抗倭古城。城高4.5米,城墙为不规则方形,东西长376米,南北宽390米,条石砌筑,周长1366米。东、西、南三座城门内都设有瓮城,以加强防守功能。三座城门均为两进,外设瓮城,环城有12座敌台,其中东、西两座敌台是戚继光在此大败倭寇后率众新建。现除垛口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迁海”毁坏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和瓮城均保存完好。

  城北的山岗名为“后所山”,城垣从东北面依山起势,蜿蜒于后所山上,其山上有明代摩崖石刻“眺远”、“镇海”,并建有天后宫一座,祭祀当地信奉的天妃娘娘。后所山的最高处有敌台和烽火台,还有点将台。站在城墙上向远处眺远,桃江十三渚和石柱峰历历在目。

-抗倭纪念馆

  作为古代军事置地的桃渚城,城内的街巷一直保持着明代的格局,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桃渚街。街长374米,有上、中、下街之称。城内民居绝大多数为清代建筑,主街两侧有许多古民居,走在街上,眼前商铺林立,街道宽大约在三米左右,最宽处达六米,贯穿东、西城门,但互不相望。南北巷道与东西主街成十字交叉,交叉点古楼高耸。其它阡陌般条条小巷,南北向的街巷较多,但都较狭短,由南门进入的一条巷最长最大,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叫衙门路,全长计277米,宽在二至五米之间,此街自南门直通至后所山山麓。此外,各巷南北都是稍稍叉开的,计有主街以南之巷七条(包括衙门路),主街以北六条(亦包括衙门路)。由东而西主街以南的有:侍郎巷、翟铨巷、应时巷、张公巷、德丰巷、文昌巷。主街以北有:龙门巷、后所巷、沧浪巷、观音巷、御史巷。东、南、西环城墙根内侧有条760米戚公道。

-谢宅

  桃渚城的北侧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水渠,叫“化龙渠”。城内渠水迂回曲折,间隔着鳞次栉比的民居古建,渠上共架构11座小石桥可通南北,一派浓郁的水乡风情。

  沿着古老的石板路在老街上行走,街上两旁是青一色的低矮的房舍,黑黢黢的,显得有些残损破旧。有的清代房屋已经烧毁,废墟上只存有一点点的残墙,那残存的断壁残垣,保留下来的廊柱头木刻浮雕,飞檐翘角的麒麟、门窗、石墙,更显浓重的历史韵味。街道长约六七百米,那天碰巧赶上桃渚早市赶集,窄窄的街巷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分外热闹。

-郎德丰

  整个古城没有酒店,也没小饭馆,平常人很少,走路时可以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城内北桃园原是清桃渚左营守备署(小衙门遗址),右侧是当年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刑部郎中临海何宠撰文的《桃城新建敌台碑记》,立于西城敌台上,尚可见到的古碑题刻,架城墙上的生锈的大铁炮也见证了那段历史。城南有粮仓,城北有大校场和军火库,至清同治年间,桃渚城是左营守备署驻地,现在原址保存有“左营大校场界”界牌一块。城西北角有大水池,主要用于防火。城外有八米宽的护城河。清代的古城,非常繁华,有钱人家都居住到城内,也建了很多古民居和临街店铺,现在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居,就有13座,尤以郎家里、郎德丰、金家里、吴宅、高沿阶谢宅、旗杆里柳宅、郎氏宗祠、柳氏宗祠、吴氏宗祠、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临街店铺有柳永和南货号、吴裕泰国药号、黄益泰当、郎氏金银首饰、金氏百货、柳氏中药堂等,这些古居、店铺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城内姓氏至今有40余姓,大姓要数柳氏、郎氏、吴氏,都各自建有本姓祠堂。城内东门有关帝庙、城隍殿;西门有赵公殿、南门有文昌阁、后所山麓存有乾隆十五年(1750)建的鹤峤书院旧址。山上有观音堂和天妃宫(妈祖庙),宫外有明代经幢,梵文经语铭刻四方石柱,高耸云天。还有三观堂(民国桃渚区署和警察所旧址)和慈力庵、北斗宫,古街十字路口还有三圣殿,小城内也算得上寺庙庵堂殿宇宫观齐全。

  城内西门2号民国“黄益泰”当号,为台州首富黄楚卿的“翼庐”,庭院中的六角方井别致,井栏镌刻“翼庐第十一泉,甲子仲春中浣,怡盦题,楚卿跋记”。在柳氏宗祠小巷前侧倒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台州协左营守备醴陵黄瑞清立《重建桃渚左营守备署碑记》石碑。

  今衙门路15号,为清同治六年(1867)补行壬戌恩科武举柳之翰故居,门口竖甲午石,台门头悬“武魁”匾,俗称旗杆里,为今桃渚城内现存的最古民居,清代乾隆年间古建筑。东门关帝庙,小庙三间,古色古香。梁署“大清康熙捌年台协驻防桃渚左营都司佥书唐何志创造;大清咸丰拾壹年岁次辛酉葭月合保重建”墨书。

  桃渚城内有三座旗杆里,以功名竖甲石荣耀,清康乾时文举人柳成璋,同治武举柳之翰、光绪十一年乙酉科拔贡郎学壎宅居以及鹤峤书院山长郎镜涵等文人轶事。同治十年(1871),台州郡守刘璈禀请移驻桃渚守备衙门署从临海下草巷(左营巷)迁至桃渚城内桃园,侧辟小校场,大校场在北门外,明朝的小校场在南门头。

-桃渚守备黄瑞清

  桃城尤莹(1858-1897)算是临海的一位经学名家,县志入传的人物,他撰写的《桃城识略》一卷,是对古城较早的文字记述。增广生,桃渚城内金家里人。

  城内主街郎德丰、郎家里是两处清代中晚期古建筑,在古城中最为显眼,粉墙黛瓦,门栋、山墙造型别致,墙面石雕花窗点缀,纹饰各异。郎德丰四合院临街,是高大严整马头墙壁,院内石板铺地,廊檐下的牛腿精雕细刻,整栋房屋风格是典型的晚清民居。郎德丰,后台门临北,南大门额题“万福攸同”,清光绪年间郎子恒建。临街北门中开,照墙高大严整,飞檐翘角,凌空高耸,古朴庄重。大门进去是完整的四合院,一溜儿东厢房与插翼的楼房契合,回廊与天井道地相翘檐雕梁通,每根廊柱上精雕细刻的饰物,嵌在墙上的各式镂石花窗,不论人物、鸟兽、花草、虫鱼,造型之优美,线条之流畅,形态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桃渚街84号,郎家里四合院有房屋20间,两进台门,内台门篆额“勤俭家风”,并有开阔的前庭、后园,缀以花木鱼池。郎家里宅第原是十庄桃渚庄董,清代诰封奉直大夫,布政司理问衔例封宣德郎郎昌滁及子光绪署理四川内江县正堂郎监秋(1852-1890)的宅第。临街的大台门,门当与户对齐全,里面的小台门上建过街楼,内障以屏风,足见其大家气派。最有特色的是房屋墙上嵌筑的雕镂石窗,有夔龙、花瓶、八卦、蝙蝠、扇面等图案,富有民俗气息。郎家里还保留了祖辈珍藏的“署理内江县正堂”牌匾。

-吴家里

  桃渚城内还有古井40多口,最负盛名的是北邻化龙渠的“黄衙井”。井栏石圈已经残破不齐,井壁苔迹青苍,泉水四季甘洌,是煮茗烹茶的上佳之水。井边的“黄衙井”三字勒石。

  原先的北斗宫,现改建“桃渚抗倭陈列馆”,展示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八年抗倭,九战九捷的卓越功勋。桃渚既是外邦侵略中国的历史铁证,又是桃渚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侮的英雄古堡。

-桃城摩崖

  桃渚城以抗倭闻名,亦是风景胜地。石柱桃江、武坑峰林、玉壶仙岩、桃江十三渚等,去城不过数里。古城墙并不高峻,藤蔓垂挂,一片葱绿。古城外南面是长满小花的平地,桃溪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古老、英雄的桃渚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来源:台州市档案局、台州市农办)
 

本文标题: 【古村落】台州桃渚:山水诗意在乡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9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