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以“煤”闻名的中国中部省份山西,如今开始借助科技、创意,将文化宝藏转化为经济优势。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尧舜德孝文化、炎帝农耕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影响巨大、源远流长。
在山西博物院,用手机扫描一款文物明信片上的二维码,下载“指触魔卡”APP,再让摄像头对准明信片上的文物图案,手机屏幕上立马就会出现逼真的3D立体文物,同时还能开启语音解说功能。
“看动画、玩文物、学历史、晒合影,国宝不仅活起来,还能直接带回家。”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员吕婧说,有了这款“魔卡”,大家不仅能360度“把玩”文物,还能与文物合影,并了解文物在当时社会中的用途,重温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
山西博物院自2013年与社会合作设立商品部以来,先后研发博物馆文化衍生品400余种。其中西周晋侯鸟尊和商代鸮卣通过书签、项链、冰箱贴等形式为人们所熟知。
除了通过科技、创意让静态文化动起来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紧跟时代步伐,让古老文化“活”起来。
8月24日,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吴百锁(右)展示一幅年画《忠义千秋》。
近年来,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不断尝试将传统木版年画与时代相结合。吴百锁有感于中共反腐成效,创作了廉吏人物系列和具有良好寓意的“一品青莲”等作品,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1月,腾讯公司看中绛州木版年画的表现特色,请吴百锁用套色木版年画形式表现动漫《从前有座灵剑山》,还安排吴百锁到日本现场表演木版年画的制作,令日本观众连连称奇。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地部分传统文化还走向了世界。位于山西运城的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张忠贵说,在工艺上,虽然一些生产环节已智能化,但像修蜡模、浇筑、着色等环节必须人工制作;在创作上,他们既和韩美林、吴为山等老艺术家合作,还吸纳了新锐雕塑家的创意。
记者在公司展区看到一组6个小鸟造型的拟人化青铜文化产品。“小鸟”们表情丰富、神态逼真,有牧师、新娘、新郎、指挥家和乐队。
“这是外国专门定制的产品。”张忠贵说,公司每年的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其中,出口德国和美国最多,占到一半以上,其次是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除了根据客户要求专门定制外,公司还有约40%是自主创意的产品。今年,公司推出十几种卡通版的关公铜像,吸引了年轻受众。
“关公是我们的武财神,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庄严、威武的形象。这款卡通版关公主要面向年轻人。”张忠贵说,东南亚国家人民信奉关公,公司将重点开辟这块国际市场。(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