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文昌巷,热闹的美食街上,伫立着一幢民国小洋楼,这便是童寯(jùn)住宅。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有着70年历史的童寯住宅将改造成童寯纪念馆,对公众开放。这里,不仅有童寯生前用过的家具、爱读的书、编写过的著作,还有大批民国建筑的资料档案。
△童寯住宅绿意盎然
现状
闹中取静,一片绿意的温馨老宅
童寯,中国现代建筑界一代宗师,与刘敦桢、梁思成、杨廷宝并称中国“建筑四杰”。南京很多的民国建筑,如“首都电厂”、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库房都是他的手笔。
但你知道吗,有一处被称为“陋室”的老宅,同样是童寯的建筑作品。它淹没在高楼林立的文昌巷中,是承载着童寯一家三代人记忆的私家住宅。如今,童寯的次子童林夙和夫人詹宏英居住在这里。
童寯住宅建于1947年,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碑嵌在围墙上。
走进门,记者就被眼前的绿色给吸引了,院落中,松柏笔直,还有白玉兰、紫荆花树……“后院还有桂花、紫藤,这些都是童老种下的。”82岁的詹宏英说,当时建这个房子的时候,南京中山植物园的专家给了很多意见,“现在,这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花。”
△童寯先生生前的卧室
匠心独具,充满心机的精致老宅
老宅前后两进,第一进是小两层主宅,童寯生前的卧室、书房都在里面。第二进则是一间独立的平房,曾被安排为小辈们的房间,如今则成了存放旧书的地方。
环绕屋子四周,记者发现,这个老宅随处可见设计师的“匠心”。比如,通往室外和后院的木门上,挖了几个竖直排列的方块,并嵌上玻璃。“通向外面的那扇门上还多加了一块板子,可以打开或关闭。”詹宏英说,童老可能是把它当做猫眼来用了。
在通往后院的门上,还有一个非常狭小的门,这是专门为猫而开的。一旦猫和狗发生“矛盾”,猫可以钻进小门躲进屋,而狗则被挡在门外。“童老非常爱猫,那扇小门只够猫进出。”詹宏英回忆。
“父亲是东北人,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东北大学教学,‘九·一八’事变后到了上海,在上海开了华盖事务所。后来来到南京,在中央大学任教。”84岁的童林夙告诉记者,“当时,我和妈妈、弟弟还在上海,为了让妈妈能到南京来,父亲买了地皮,亲手设计盖了这个房子。”童林夙说。
顺着木质楼梯而上,小二楼的其中一个房间便是童老生前的卧室。记者注意到,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张手绘图。“那是胡家花园手绘图,童老根据史料一点点手绘出来。”詹宏英说,胡家花园修缮,就参考了这张手绘图。
△童寯先生手绘的胡家花园
传承
将建童寯纪念馆,对公众开放
一幢为爱而建的房子,最终将伴着爱心传承下去。
“1983年,童老因病去世后,有关他的物件我们能保存的都保存了。”詹宏英说,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2004年还进行过一次大修缮。为了让童寯住宅能发挥社会作用,童林夙和詹宏英商量后,决定把老宅变成纪念馆,让更多人知道童寯的故事。
老宅变身纪念馆后,将展出哪些东西?童林夙说,这些都由童寯的孙子童明负责。“我们这一辈没有一个是学建筑的,好在童明继承了我父亲的衣钵,学了城市规划设计。”童林夙说,童明在同济大学当教授,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他身上。
“我们希望能最大程度地还原父亲生前的生活,让大家在走进老宅的同时,就能看到老宅中曾经发生的故事。”童林夙说。(文/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