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包括旅游民宿在内的非标准化住宿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但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滞后的规范监管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等4项行业标准,并将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这一期待已久的国内民宿领域的首个全国统一规范,又将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哪些指南?
1.一样的旅游不一样的体验
“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要接触这个地方的人。”刚刚结束了在东南亚毕业旅行的马阳巍告诉记者,由于这次出游时间久,他选择了比较前沿也比较省钱的沙发客旅行方式:住在当地人家里,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没想到竟有了更多收获。
出门旅游不住酒店,而是住在别人家,这种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如今已经非常时兴了。记者去年与几个好友在泰国清迈旅行时,便一起租下了一栋四层楼的民宿,房屋装修精致,一楼的厨房也可以使用,价格分摊下来不过每人每天两三百元。
“民宿在国外发展很快,一些平台已经非常有名。在我国,也渐渐有更多游客愿意选择分享住宿。相比之下,年轻人不太喜欢呆板的酒店,民宿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马阳巍说。
根据旅游局发布的标准,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其中,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在我国,民宿行业正迎来迅速发展时期。古城古镇有特色的客栈,乡村有农家乐,大城市也有布局简洁、美观大方的住房吸引游客目光。据悉,国内民宿业起步较早的途家网,可提供住房已经覆盖世界1353个目的地,超过45万套公寓、别墅、民宿,包括树屋、房车、游艇等各式新奇住宿。而此类住宿房屋价格大致相当于当地酒店价格的50%。记者登录相关网站后发现,无论适合多人聚会的别墅,还是可以做饭的家庭套间都很受欢迎。如果住在北京地区,既可以选择体验古老的胡同文化,也可以选择具有现代时尚气息的商业区地带。
《2016年中国民宿品牌发展趋势和区域人群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初,全国有超过4万家民宿,民宿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243亿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告诉记者,民宿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域旅游的兴起,让景点观光式的旅游方式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乡村的自然风光、农事体验活动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加上民宿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优势,共同促进了该市场的蓬勃发展。
2.行业标准缺失引人担忧
今年2月,大陆游客在台湾旅游时通过某网络平台预定民宿,却发现被房东安装的摄像头偷拍。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维权后,才在8月得到相关平台的官方处理。在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此类事件的曝出难免引发市场对民宿安全和监管的担忧。
实际上,除了此类极端案例,仅仅民宿的卫生、安全、基础服务方面的问题已经引发了质疑。有游客反映,在一些客栈住宿时感觉床单没有及时更换,有些民宿没有卫生间或卫生间太远而且脏乱,还有的门锁简陋等。也有游客反映,一些民宿平台网站的使用体验不好,常常会遇到无人回复的情况。
民宿业作为在我国刚刚兴起的新生事物,市场发展过快,监管没有跟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实际上,我国民宿自发展以来质量一直参差不齐。例如,莫干山的民宿因当地监管严格一直获得很高的评价,但云南的民宿却屡屡遭顾客投诉。应如何排除安全、卫生上的隐患?又该如何保障服务质量,为游客留下更完美的体验?
专家指出,我国民宿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规范。民宿由民间自发兴起,长期以来处于无法可依的发展状态,除了无法保证服务质量,也常常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停车场、水电、网络、厕所、消防设施、安全监管系统等。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消费习惯上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民宿不应照搬国外模式,更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论条件是否适合都一拥而上。
依照此次出台的标准要求,在市场准入方面,强调民宿经营者必须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并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相关要求;民宿单幢建筑客房数量应不超过14间(套)。在基本卫生要求方面,规定旅游民宿“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宾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同时,客房及内部卫生间里的公共用品,应做到“一客一消毒”。标准的细化无疑将推动民宿市场走向规范。
3.文化特色才是核心竞争力
自我国民宿登上旅游产业的舞台后,已经成为近几年旅游投资热点。《2016中国民宿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10月30日,民宿客栈在去哪儿网登记数量为42658家;而到2016年9月30日,这一数据已增长到48070家,不足一年时间增加了5412家。
数量的激增并非民宿业发展程度的唯一指标。一位民宿经营业坦言,当前民宿市场准入门槛低,逐渐出现了形式单调、同质化现象,在某些热门景区能盈利的民宿门店其实并不多。
缺乏人情味和区别度并不是民宿应有的发展方向。在游客对旅游特色体验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当下,民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个性化、多样化特点是其与宾馆酒店相比的最大优势。因此应当发挥优势,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成熟的民宿产业。
行业标准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要整齐划一,放弃个性。文件也对民宿发展提出一些软性要求:“需在环境与建筑、设施和服务以及特色等多个方面脱颖而出”“要求民宿主人热爱生活,乐于分享,要求民宿主人和当地居民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还规定“应通过建筑和装饰为宾客营造生活美学空间。在设计运营上应注意传承保护地域文化,倡导绿色消费”。
“这样的民宿可以为宾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放松的家庭式居住体验。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更愿意从热闹繁华中短暂走出去,重新回归大自然,在民宿这样的环境中重温和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文化。”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表示。
厉新建认为,我国很多地区民居和城镇建设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给民宿发展赋予了更加宽广的文化支撑。民宿经济发展在对地方优秀文化传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助力地方优秀文化的融合,为供求双方高效、合理匹配奠定基础。
增加特色和文化气息,是未来民宿业提质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地方推出乡村文化民宿的模式,立足于资源与文化遗存的保护,保留和维护村落本真的生产生活形态。例如丽江古城的民宿,建筑结构和房屋布局都极具当地民族特色。记者也了解到,不少租房平台也开始进入民宿市场,探索更多新颖的模式。例如小猪短租推出了书店民宿、花店民宿、动漫主题民宿等;从链家出来的自如平台开启民宿服务后,主打“风土人情”的精品路线,满足年轻人个性化消费需求。可以期待,未来的民宿市场将愈加丰富多彩。(文/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