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族医药文化遗产的蜕变
    傣族医药文化遗产的蜕变
    • 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大地上一块绿色宝地,境内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从西双版纳景洪市驱车73公里,就到了大荒…
  • 瓦当滴水——即将被遗忘的中华传统
    瓦当滴水——即将被遗忘的中华传统
    • 瓦当又称“瓦头”,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绘制在瓦当上面的图文,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富于生气。
  • 传承中华砚文化——民间砚台文化博物馆落户郑州
    传承中华砚文化——民间砚台文化博物馆落户郑州
    • 作为文房四宝,对于砚台,古人有“宁舍一室、不舍一石”的偏爱。8月26日,以砚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在郑州开馆,馆内展出的砚台从史前研磨器到当今名家制砚200方,系统…
  • 宋代斗茶——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宋代斗茶——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 茶这种小小的植物,自汉代被用于饮料以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唐代已有专门论茶的著作——陆羽《茶经》出现。到了宋代,社会上更出现了一种与茶有关的奇特风俗——斗茶。斗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旅客携运和个人邮寄文物出口的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旅客携运和个人邮寄文物出口的管理规定
    •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制订本规定。
  • 宋朝的茶具文化 | 为何黑釉茶盏最受欢迎?
    宋朝的茶具文化 | 为何黑釉茶盏最受欢迎?
    • 黑釉瓷器和青瓷一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和美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黑釉瓷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也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高潮期。这与宋代点茶、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
  • 朱晓进:中医古籍濒危 急需抢救保护
    朱晓进:中医古籍濒危 急需抢救保护
    • 朱晓进:中医古籍濒危 急需抢救保护
  • 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传承与发展
    • 中国的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它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同时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流动着的…
  • 单霁翔:促进博物馆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
    单霁翔:促进博物馆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速地传播开来,润泽千里,深入人心,从而成为新时代培育中华文化的沃土。在坚持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站在网络受众的角度,摆脱简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摘要
    • 《条例》还规定了设立文物商店以及拍卖企业申领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审批程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商店和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的监督检查。
  • 刘奇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
    刘奇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
    •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
  • 一千多年前契丹人学会种植水果和蔬菜
    一千多年前契丹人学会种植水果和蔬菜
    • 此前考古专家在蒙古国克鲁伦河畔的巴赫雷姆,发现了契丹人储存蔬菜的地窖,以及水渠和菜田遗迹……
  • 用古玉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用古玉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古玉之美,美在德行与灵性。养玉在身,或佩戴,或把玩,或静观,可以让人镇定身心,宁神而静志,养玉在心,可以让人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在古代,从王玉到士大夫玉,玉是君子身份的象征,…
  • 徐立毅:以更强文化自觉保护传承好中华文明
    徐立毅:以更强文化自觉保护传承好中华文明
    • 良渚文化遗产是杭州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为更好推动申遗工作,昨日,市长徐立毅专程赴余杭区良渚遗址管委会调研指导。
  • 中华崛起的灵魂在于一带一路和文化自信
    中华崛起的灵魂在于一带一路和文化自信
    • 一带一路和文化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为传统文化做为国家战略资源规划贡献价值!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