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兰古城为何在历史上多次销声匿迹?
    楼兰古城为何在历史上多次销声匿迹?
    • 最早发现楼兰古城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迪克;那位白人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 古代为何要设置陪都?
    古代为何要设置陪都?
    • 陪都,也叫副都、辅都,说白了就是第二个首都。在世界上,现在还有不少国家有陪都呢,像荷兰的海牙,南非的开普敦、布隆方丹之类的。中国陪都出现得挺早,在炎黄那会儿,国家形式还没正式形…
  • 勾践为何写作“鸠”践?
    勾践为何写作“鸠”践?
    • 举世闻名的勾践自用剑,以其寒光四射与锋利无比,而让世人称道,值得注意的是剑身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 吊脚楼从何而来?为何会发展出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吊脚楼从何而来?为何会发展出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 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尤其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吊脚楼也极为常见。
  • 席地而坐,中国为何消失了,日韩却保留...
    席地而坐,中国为何消失了,日韩却保留...
    • 从古至今,古人的坐姿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两大时期。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
  • 同为古都,为何西安城墙比北京城墙保存完好?
    同为古都,为何西安城墙比北京城墙保存完好?
    • 1948年冬,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彼时还未与傅作义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共识,为了保住北京城内的文物古迹,解放军没有贸然进攻,转而请来了梁思成,请需要避开的文物标在了地图上,以便保护。
  • 天津独乐寺为何被梁思成誉为“无上国宝”?
    天津独乐寺为何被梁思成誉为“无上国宝”?
    • 独乐寺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制作精丽,保留着显著的唐代风格,“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是最佳典范”(陈明达语)。千年以来,这座木结构的殿堂楼阁虽…
  • 古代城墙为何建成锯齿状?
    古代城墙为何建成锯齿状?
    • 古代封建社会,帝王为了扩张领土或是维护边境和平,会派重兵出征打仗,而城墙更是保护城镇的重要防线,尤其是防守方,会在城外设置护城河,甚至在城内建起二重或三重瓮城,加强防守,避免敌…
  • “博物馆热”,为何越来越热?
    “博物馆热”,为何越来越热?
    • 在博物馆里体验文化年,沉浸式观展与文物“亲密接触”,欣赏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打卡博物馆成为假期“顶流”。作为一名文博人,全…
  • 古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古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 自作为数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与其他数字并无不同上来看,古人眼里的“7”则往往是一个特殊数字.....
  • 钱塘江为何又叫之江?苏东坡曾想在江中修运河?
    钱塘江为何又叫之江?苏东坡曾想在江中修运河?
    • 钱塘江,浙江的母亲河,从远古奔流至今。接运河、通大海、纳百川,这条无数文人咏赞的神奇江流,闪耀着灿烂的文化之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浙江儿女。
  • 道教药王孙思邈为何有“坐虎针龙”的形象?
    道教药王孙思邈为何有“坐虎针龙”的形象?
    • 上海城隍庙月老殿供奉有“药王”美誉的神医孙思邈,其身穿文官袍服,斜坐于卧虎背上,肩上横盘一龙,左手轻握龙头,右手紧捏针身,正是一幕“坐虎针龙”的生动形象。那么,药王孙思邈为何有…
  • 古代姓氏文化丨为何中国子女跟父姓而不跟母姓?
    古代姓氏文化丨为何中国子女跟父姓而不跟母姓?
    • 中国古代随父姓的传统由来已久,这其中当然有封建思想的作祟,但是这也不是主要的原因。
  • 夏天的古建筑为何这么凉快?
    夏天的古建筑为何这么凉快?
    • 面对高温天气,一些城市别出心裁,开放防空洞,“让洞于民,避暑纳凉”,供人们在里面读书、上网。有经验的老人,会提起窑洞,说着从前住在窑洞里的种种优点、洞里如何“冬暖夏凉”。
  • 宋韵文化为何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宋韵文化为何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 在中国古代,宋代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经济活动的开放程度和专业分工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经济、海外贸易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