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定州贡院与科举文化
    浅谈定州贡院与科举文化
    • 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创立科举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停废,科举制度持续了整整1300年。在这如长江水一样滚滚东逝的浩瀚历史中,时代的浪花不知淘尽多少英雄好汉。而…
  • 浅谈中国科举制度的改革历程
    浅谈中国科举制度的改革历程
    • 中国科举制度是帝制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在制度上彻底否定和在实践中基本杜绝了血缘及裙带关系的影响,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客观公正的选才制度,…
  • 古代瘟疫来临时,医疗制度与民间慈善是怎么样的?
    古代瘟疫来临时,医疗制度与民间慈善是怎么样的?
    • 国家医疗和民间慈善无疑已是当今时代面对疫情最重要的保障和方式,那么在古代中国,瘟疫来临时的社会又会如何应对呢?医疗与慈善的变迁又是否同样遵循着历史进化论而一直正向发展呢?
  • 定州贡院——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定州贡院——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 定州贡院,位于河北省定州市东大街草场胡同,是我国北方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清代科考场。
  • 细说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四个等级
    细说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四个等级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起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 科举制度——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科举制度——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
  • 《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栱长制度比较
    《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栱长制度比较
    • 斗栱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最具特色的标志,其比例权衡和细部特点因不同时代、地域和匠作流派而有所不同,反映出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及营造技术的变迁。
  • 《营造法式》彩画制度术语辨析——五彩遍装、碾玉装
    《营造法式》彩画制度术语辨析——五彩遍装、碾玉装
    • “五彩遍装”及“碾玉装”是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中两种等级最高的彩画类型。二者在色彩和纹样方面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各自显著的特点。
  • 工官制度与古代建筑的发展
    工官制度与古代建筑的发展
    •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制度,探寻帝王背后的故事!
    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制度,探寻帝王背后的故事!
    • 近日,日本平成天皇正式退位,太子德仁成为新天皇,并发布新年号为“令和”。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制度,探寻帝王年号背后的故事。
  • 钱锺书是如何看待古代科举的?
    钱锺书是如何看待古代科举的?
    • 我印象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中国社会一般观念中,极少赞美科举制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由国文到语文教材中,《范进中举》始终是入选篇目
  •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品德加分项”!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品德加分项”!
    •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没有可比性
  • 古代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功名匾”,有何看点?
    古代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功名匾”,有何看点?
    • 在众多用途的匾额中,不得不提一下最为古人所重的科举匾额,也称“功名匾”,是当年士子光耀门楣的象征。中国科举制度的孕育和产生,历经了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过程。“选拔贤才”治理国家,…
  • 古代社会的“退休制度”——汉代的“去官”!
    古代社会的“退休制度”——汉代的“去官”!
    • 在我国古代社会,社会阶层之间不是完全固化的,而是有一定的流动性,两汉社会也是这样。民可以“当官”,官员自然也有“去官”一说。
  • 年代久远的古代,各个朝代的古人如何上班与休假?
    年代久远的古代,各个朝代的古人如何上班与休假?
    • 不知不觉,国庆假期过去了大半,现代的我们除了元旦、五一、十一会有休假以外,国家又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对于每个上班族和学生来说,无疑是最为期盼的事情。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85条/6页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