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 “现代化”被认为是一种由西方文化主导的发展进程。而谈及东方文明典型代表的中国文化,多数人会想到唐诗宋词、舞榭歌台,想到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即将中国文化放置于古典语境中,作为现代…
  • 古代冬日活动丨古代人冬天有哪些趣味活动?
    古代冬日活动丨古代人冬天有哪些趣味活动?
    • 中国人崇文尚武,冰雪运动在古代就很盛行。早在隋唐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就掌握了冰雪运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滑冰的竹马,人踏在竹马上,手执曲棍,在冰面上滑行。这…
  • 从“洛阳纸贵”看中国古代的“抄书现象”
    从“洛阳纸贵”看中国古代的“抄书现象”
    • “抄书现象”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抄书人通过抄写书本传播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自身也有所裨益。从古籍记载的抄书人来看,抄写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探索的基本环…
  • 中国人取名字,有哪些讲究?
    中国人取名字,有哪些讲究?
    • 认识一个人,最先了解到的是他的名字。认识自己,我们也是从自己的名字开始。有时名字从家训族谱来,追根溯源我们知道了先祖的故事;有时名字记录着某些历史的重要时刻,我们被赋予了时代的…
  • 看《晋国兴衰六百年》,品一部沧桑晋国史
    看《晋国兴衰六百年》,品一部沧桑晋国史
    • 一部晋国史,从西周延续到了春秋战国,对于整个华夏文明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幸读到考古学家谢尧亭先生新作《晋国兴衰六百年》,有感谢先生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特将读后的感触…
  • 解说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
    解说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
    • 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浙江湖州的水乡古镇南浔出现了一个因经营丝业而发家、为世人瞩目的豪富阶层,时人以三种动物形体的大小来标明他们财产的多少,逐渐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
  • 中国敦煌石窟中的装饰艺术
    中国敦煌石窟中的装饰艺术
    • 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装饰于洞窟顶部的图案,北朝时期中心柱窟流行,洞窟前部顶为人字披,后部为平顶,于是为了体现出木构建筑的特点,前顶往往在人字披两披各浮塑出一些椽子装饰,在人字…
  • 中国古代王朝,是如何定都的?
    中国古代王朝,是如何定都的?
    • 在秦统一以后的2000多年中,五大统一王朝的都城,既经历了重建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迭为都城的转移过程。隋唐以前,西安和洛阳为统一王朝都城所在,二地交相成为首都。
  • 杭州思澄堂——基督教中国化的“百年见证”
    杭州思澄堂——基督教中国化的“百年见证”
    • 位于杭州市解放路132号丰乐桥东北角的思澄堂,却有些与众不同。这座杭州城区基督教会唯一现存的老教堂,是一座中西式三层建筑,整体显十字架形状,采用中国建筑对称格局,砖木结构,青砖黑瓦…
  • 中国各大姓氏祖训都是什么?
    中国各大姓氏祖训都是什么?
    • 所谓“祖训”,即历代祖先对子孙的教诲。不过载于家谱中的“祖训”,则多系族长代祖先立言,是他们藉祖先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全体族众。
  • 瘦金体,瘦的是字,那金是指什么?
    瘦金体,瘦的是字,那金是指什么?
    • 评价宋徽宗的艺术文化水准,一定绕不开他的一个创造:瘦金体。元朝宰相脱脱说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施耐庵写《水浒传》借旁白之口展开来讲了讲这“诸事皆能”的意思:
  • 没有“蚂蚁”的古代,中国人怎么借钱?
    没有“蚂蚁”的古代,中国人怎么借钱?
    • 一钱难倒英雄汉,正是因为蚂蚁的存在,才使得很多手边寸头紧缺的人不用去找民间的高利贷。这是蚂蚁的贡献。那么,在没有“蚂蚁”的古代,中国人都从哪里借钱呢?
  • 魏晋名门望族,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魏晋名门望族,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 当了几年皇帝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要打倒门阀。在多次讲话中,他毫不掩饰本人对山东四姓(崔卢李郑)的不满:“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 中国门神简史丨守卫门户的神灵
    中国门神简史丨守卫门户的神灵
    •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中国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
  • 最受皇帝欢迎的古籍:《孝经》
    最受皇帝欢迎的古籍:《孝经》
    • 在《十三经》中,有一部经典的字数最少,内容最浅,古代的儿童识字以后便要读它。不过,对于这部文简义浅的经典,历代帝王和文人却推崇备至,多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更先后亲自为它作注。究竟是…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